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材料力学一、课程基本情况“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构件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稳定,以及构件设计等问题。本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知识56学时,实验8学时,一般在大二第四学期开设。在专业教育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为后续课程及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解决方法;使学生具备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解决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在素质教育方面,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经济与安全之间矛盾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目标是实施德融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在德育教育方面,我们针对课程特点,把握当代年轻人思想脉搏,注重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二、德融教学设计及内容基于材料力学课程的特点,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我们在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在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的理念,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深化社会道德教育,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一)德融教学设计基于以上设计思路,我们在不同章节设计了相关德融教学内容,具体设计情况如表15-1所示。表15-1各章节德融内容设计(二)德融教学内容根据上述专业知识和相关德融教学的设计,具体到各章的教学内容如下。1.绪论部分理论教学:本部分主要讲授材料力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等知识点。本章需要设计大量案例来说明材料力学的重要性及特点,通过恰当的案例,既能满足讲授知识点的需求,又能完成德融教学工作。德融教学:以赵州桥的案例引入。赵州桥建于1400年前(隋朝),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拱脚宽9.6米,跨径37.02米。自建成至今,它经历了数次水灾、战乱和地震,但是依然安然无恙。赵州桥能够如此稳固,源于它的建造者们巧妙地运用了力学知识,才使它经受了千百年来风雨的考验。而促使建造者们能够用心去设计的动力和源泉是他们的工匠精神和责任感。借此案例,教育同学们以后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将工作做好。2.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部分理论教学:本部分主要讲授材料在拉伸、压缩及扭转时的力学问题。教学内容中涉及低碳钢和铸铁这两种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将材料的良好性能和人类应该具备的品质相类比,通过这种方式既让学生轻松地学会力学知识,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品德教育。德融教学: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阶段的特点,我们将低碳钢受力变形直至破坏的过程与人类遇到挫折与困难的过程进行类比,找到其共同的特点,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不要畏缩,要勇于与困难做斗争,才能最终取得成功。3.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和弯曲变形部分理论教学:本部分主要讲授杆件的弯曲内力、应力和变形等问题。教师可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和唯物辩证法方面的教育。德融教学:通过分析工程中的弯曲实例,可以发现在实际工程中,一方面要限制构件的变形,另一方面却利用构件的变形来工作。借此案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热点问题,提示学生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概否定或肯定某件事情,要辩证地分析问题。4.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部分理论教学:本部分主要讲授应力应变分析的一般方法,在讲授此节内容时,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此为契机,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了关于唯物辩证法和矛盾论的德容教学内容。德融教学:解决应力应变分析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图解法。这两种方法同宗同源,但表现形式上大相径庭,又各有优缺点。可借此例启发学生,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可能都会有多种解决办法,我们要充分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去伪存真地选择最优的问题解决办法。同时,本部分中几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类似的,教师可演示第一个公式的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