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九)元明清时期的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大庆一模)“”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朝更替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民起义的破坏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解析:选D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后,土地私有合法化,土地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实现土地所有制的流转,故D项正确。2.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选A按照图片所示,当地工场工人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3“”“.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解析:选B“‘’”由材料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可知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故B项正确。4.(2017·昆明摸底)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B.对外贸易发达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D.商业城市兴起解析:选C松江地区所需的棉花主要来自北方,芜湖染料来自福建,说明当时我国各地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故C项正确。5“.史书记载明朝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B.宗法血缘关系的破坏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第1页/总6页解析:选A“”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材料中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宗族传习不齐的意思是陈氏家族传授和学习的技能并不统一,这和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与材料中工商经纪,悉从便业不符,故D项错误。6.(2017·河南八市联考)16世纪末期,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以及消费市场集中于各级政治中心,无论中国人的描述还是外国人的描述,大城市给人的印象总是富庶的。下列说法与材料符合的是()A.大多数城市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团体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国内贸易有巨大突破解析:选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江南部分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明末各级政治中心往往也是经济繁荣之地,表明明末大城市商业经济的发达,商帮的出现是商业经济发达的表现,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会造成地方的灵活性减弱,不能说明地方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明末经济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自然经济,国内贸易不可能出现巨大突破,故D项错误。7“‘’‘’.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解析:选A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故A项正确。8“.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乾隆1741~17608137441761~17809343501781~18001314883嘉庆1801~1820283107176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阶级矛盾尖锐第2页/总6页B.雇工数量增多说明清朝人地矛盾突出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清朝小农经济有破产趋势解析:选C中国农村并未酝酿资本主义萌芽关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9.(2017·张家口期末)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A.是自然经济决定的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C.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解析:选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与材料中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