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开发调研报告跨入**,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面临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省委、省政府将灌河开发列入全省**规划,**市把灌河开发作为**港“一体两翼”规划的南翼,将使灌河的开发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灌河的独特优势,积极呼应,主动融入,科学制定并大力实施灌河开发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在苏北强势崛起做一些探索。使之尽快借助灌河开发所具备的巨大潜力,以及能够形成的强大推动力,促进**高端定位奋斗目标的实现,努力打造苏北县域经济第一增长极。一、灌河开发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机遇灌河全长77.5公里,其中主干流35公里,是苏北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优势,被有关专家称为“苏北的黄浦江”。灌河在自然条件上最大优势是长、宽、深、直。灌河一般河宽350米,最宽900米,一般水深6—8米,最深达15米以上。灌河主干流35公里岸线中,8米以上深水岸线达15公里,可建1—3.5万吨级泊位30个,3000-5000吨级泊位60个,3000吨级以下泊位200个,可摆放10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企业40家。灌河南接长江,东入黄海,具备海河相通、河河相通、江河相通、河陆相通的良好集疏运条件。灌河流域面积8000平方公里,涉及**、盐城、淮安、宿迁四市十县区,加快灌河的开发利用,对加快**洼地崛起,促进灌河流域地区的发展,乃至苏北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不失时机地顺势应时,扬优展长,抢抓沿海开发新机遇。一是能够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虽然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然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去年三次产业结构才由一、二、三调整为二、一、三,工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层次较低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发挥好灌河的独特优势和广阔腹地,科学规划建设沿河产业带,能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第1页共6页二是能够极大增强**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市委、市政府提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东部滨海地区战略规划和“一体两翼”组合港的整体布局,必将推动**亿吨大港的快速建设,形成依托162公里海岸线、近百公里东陇海线展开的“t”型生产力布局。灌河开发作为**“一体两翼”组合港中的南翼,加快其综合开发力度,与主港区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发展局面,既可以弥补**内陆地区水运不畅,又可以建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大物流基地,使**真正实现成为中国中部沿海地区重要物流中心的梦想。三是能够延伸全省沿海开发战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随着省委、省政府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重点是沿海14个县市的规划、开发、建设,灌河作为流经苏北四市十县区的唯一航运通道,充分发挥其江河海联运的优势,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水运运能大、成本低、投资省、占地少、污染少等优势,降低企业原材料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加速企业规模扩张,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灌河经济带的辐射作用,延伸沿海开发战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整个灌河流域乃至苏北经济的快速发展。二、灌河开发的战略规划建议在省、市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指导下,根据灌河独特的区位条件,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格局和周边竞争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大港口、推进大开发、做强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总体要求,**县把东临黄海、南依灌河、北靠新沂河、西接204国道,共250平方公里的半岛型区域,规划为“灌河口半岛经济圈”,并确立四大战略定位,高端定位,错位发展,描绘灌河开发美愿景。一是打造**港的坚实“南翼”。积极融入**港“一体两翼”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灌河岸线长、腹地广以及海河联运的优势,综合开发建设灌河口万吨级港口群,承载中小型运量的物流和散货码头,把灌河口建设成为**的配套港和分流港。合理布局沿灌河产业带,做大做强“灌河口半岛经济圈”,使之成为**港的坚实“南翼”。二是打造灌河流域的发展龙头。加快灌河开发建设,整合第2页共6页灌河流域货物流向,依托灌河岸线强大的商贸物资储备功能和通达的物流联运功能,带动灌河流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三是打造江苏化工产业核心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