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一O年四月—2—目录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3)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三、省级教学团队…………………………………………(13)四、省级教坛新秀…………………………………………(16)—3—五、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8)六、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1)七、省级教学成果奖……………………………………(27)—4—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一、目标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的原则,省级引导、地方与行业企业为主、院校具体实施,重点支持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1.总体目标: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职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职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具体任务:建设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成一批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每个专业带动区域和行业内相关专业主干课程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围绕区域和行业内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示范学院与区域内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对口交流,促进高职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5—二、建设内容1.提高院校办学水平。省级有关部门、有关地市、行业、企业和院校举办者,努力提高示范院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制定“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学校建设;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我省高职教育的国内国际影响。2.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示范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健全专业设置、招生的计划与调整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才;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规范教材评价选用机制。3.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在示范院校中选择一批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若干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6—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示范院校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以及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主动为区域内中高等职业院校培训师资,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5.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重点专业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