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调研报告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在本世纪头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2010年是本世纪头20年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的五年,**规划的实施将为后10年经济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就业的现状与今后五年的发展前景做如下探讨,供政府参考。一、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要求和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必然要求”。这是由我们党今天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在成为执政党以前,中国共产党是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成为执政党后,中国共产党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把理想目标分阶段的变为现实。当前,就是进一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这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作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首要位置。第1页共30页(二)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高度概括了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为消除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不和谐因素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全国一样,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转型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若干不和谐因素。表现在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突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贫困和就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群体性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三农”问题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资源不足、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稳定器。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减震器,是政府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职能和调控手段。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最根本的生存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都已列入国家宪法,成为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基本人权。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各类矛盾凸显阶段,社会保障和就业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位于欧亚大陆中部,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周边与蒙、哈等8个国家接壤,国界线长5000多公里,是我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共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13个主要民族在内的40多个民族。**的特殊区情决定了**在面临其他省区共有的社会问题外,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如民族间的差异导致的民族关系问题,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传统文化的冲撞等,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加上境外敌对势力第2页共30页的分裂与破坏,维护**稳定已成为**发展的大局和首要任务。维护**稳定,必须毫不留情地坚决打击国内外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