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版)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永州市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A.1913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B.1921至1923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C.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D.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在1918年;1921至1923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在1921年,故A、B、C错误。2.(河南省南阳市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C.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D.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答案】C“”【解析】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苏俄在十月革命后一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后来出现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又实行新经济政策,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很容易判断是C。3.(河南省南阳市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的这思想第1页/总16页A.对苏联工业发展影响深远B“”.是苏联长期左的思想的根源C.是赫鲁晓夫进行改革的导火线D.是斯大林体制的集中体现【答案】A【解析】考察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大力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这在当时应该是适合苏联实际的。故A正确。B、C、D说法错误。4.(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28题)影响图6曲线变化的因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斯大林经济体制图6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一战等事件、经济政策的时间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根据所学,一战时间1914——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间1918——1921年;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1929年,与材料有紧密关联,选①②③项。第④项,斯大林经济体制中的工业化开始于1925年,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7年,时间上不符,可排除。5.(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11题)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后的政策社会主义的化合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以后实行新经济政策),联系各选项,①②④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③项按劳分配说法错误,实施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6.(年汕头市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测评20题)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第2页/总16页国家学说内容甲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乙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丙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A.德国、英国、苏联B.苏联、德国、英国C.英国、德国、苏联D.英国、苏联、德国【答案】C【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