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期末试题一、单选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A、劳动生产率B、产品收益率C、劳动投入费用D、产品质量2、工资率的提高,对主体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是()。A、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增加供给B、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C、在收入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D、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下,结果不确定3、实际工资率越低,预算约束线()。A、越陡直B、越弯曲C、越平缓D、不变4、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则劳动力参与率()。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5、甲的闲暇偏好大于乙的闲暇偏好,则两者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关系为()。A、甲大于乙B、甲小于乙C、两者相等D、无法判定6、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恒为负值7、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大时,工资率变化对该类劳动力就业量的影响(A、大B、小C、没有D、不确定8、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A、为零B、大C、小D、为单位弹性9、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A、正B、负C、零D、任意值10、下列关于等成本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等成本线上各点的成本相等B、较大的总成本线离开原点较远C、等成本线的斜率为正D、等成本线的斜率是常数11、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的是()。A、学校教育B、正规的学徒计划C、新工人通过“边干边学”获得新技能D、新工人观察询问12、垄断性工资差别是()的工资差别。A、竞争性B、补偿性C、既竞争又补偿D、既是非竞争又是非补偿13、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14、在我国,下列()属于在业人口。A、农民工B、家庭妇女。)C、劳动教养人员D、在校大学生15、集体谈判的双方为()。A、雇主和员工B、雇主和工会C、雇主和政府D、政府和工会16.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A.需求弹性B.资源的稀缺性C.机会成本D.边际生产力17.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18.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生产技术革新B.资本规模变化C.市场工资率变动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19.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20.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总互补关系D.总替代关系21.从人力资本的特征来看,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能力,其寓寄的载体是()A.雇主B.技术C.设备D.劳动者22.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直线型23.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24.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25.当员工接受了企业的特殊培训后,培训收益的确定原则是()A.全部归企业享有B.全部归员工享有C.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均等享有D.根据特殊培训的成本支付情况来确定归哪方享有26.适宜采用计时工资计算工资报酬的行业和企业是()A.产品数量、质量可以检验的生产行业和企业B.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工人的勤奋与努力的行业和企业C.品种单一且需要大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