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学生用书P343(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盘锦模拟)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1~3题。年份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工矿用地沼泽地和滩地其他195415.91%38.18%9.13%0.43%32.74%3.61%200551.17%31.63%3.86%1.94%8.81%2.59%1.该地形区是()A.太湖平原B.江南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2.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较低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该地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和滩地;我国的沼泽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该地形区1月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再结合选项可知应为三江平原。第2题,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冻土广布,阻挡了水的下渗。第3题,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发展种植业的条件优越等有关。答案:1.C2.A3.A(2019·东莞期末测试)南澳岛地处广东东部,四面环海,北回归线横贯主岛,下图是1975-2009年南澳岛气象观测站(测站位置:117.02°E、23.26°N,海拔7.2m)的大雾日数等气候资料。结合图表完成4~6题。雾日前后24小时变温概率(%)表雾日前雾日后气温变化正变温负变温正变温负变温变温概率69.425.656.239.8注:正变温表示气温升高,负变温表示气温降低。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气温高低与大雾天气出现的概率成反比B.大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且季节变化大C.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常形成大雾天气D.气温20℃最适合大雾天气的形成5.结合表分析,南澳岛2、3月份大雾出现的概率较大的原因可能有()①正变温时,受暖湿空气影响,对大雾的形成有利②负变温时,风力较大,有利于大雾的形成③2、3月份气温适宜,有利于大雾的形成④南澳岛上的气温较海洋气温高,且温差较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南澳岛大雾出现频率最高时,在当地能看到的现象是()A.当地大雾浓度最大时一般是中午12点B.当地正值休渔期,渔民禁止下海捕鱼C.当地太阳接近于正东方向升起D.岛上居民穿着以羽绒服、棉袄等较厚衣服为主解析:第4题,从下图可以看出气温高低与大雾天气出现的概率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从上图可以看出大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且季节变化大,B正确;从上图看秋季大雾天气较少,C错误;最适合大雾天气形成的气温是20℃以上,D错误。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温升高时易形成雾,正变温时,水汽蒸发多,受暖湿空气影响,对大雾的形成有利,①正确;气温降低时形成雾的概率小,风力较大,水汽不易积聚,不利于大雾的形成,②错误;2、3月份气温升高,有利于大雾的形成,③正确;南澳岛上的气温夏季或者白天较海洋气温高,冬天或者夜晚比海洋气温低,④错误。选择A。第6题,从下图可以看出南澳岛大雾出现频率最高时不是在气温最高时,当地大雾浓度最大时一般也不是中午12时,A错误;一般夏季休渔,气温较高,所以B错误;大雾出现频率最高时气温不高不低,应为春秋分,当地太阳接近于正东方向升起,C正确。岛上居民穿着不可能以羽绒服、棉袄等较厚衣服为主,D错误。答案:4.B5.A6.C(2019·绍兴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该生态问题分布面积占省级行政区总面积比重最高的是()A.新疆B.青海C.山西D.江苏8.图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警戒性解析:第7题,由流程图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且地势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南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