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乡关于推动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龙井乡关于推动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按照县民宗局关于开展民族乡村调研活动的要求,我乡于2012年7月上旬对我乡民族乡村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一、调研目的及意义少数民族乡村是我国较为特殊的民族群体组织,其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少数民族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由于民族乡村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和扶持。因此,开展对少数民族乡村的调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基本情况龙井乡位于XX县区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XX县区城19千米,地处东经108度07'55",北纬27度34'04",东邻汤山镇,南接中坝镇、国荣乡,西与白沙镇接壤,XX县区交界,北与龙塘镇相交。东西长14.75千米,南北宽11.6千米,周长60千米,国土总面积99.7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克麻场村,海拔高度777.5米,曾辖人群、克麻场、晏家湾、构树湾4个行政村。撤大村建小村后,现辖关口坪、沙坪、孔石化、石门坎、方家沟、枫香坪、旧寨、分水岭、竹林、丝栗坳、柏杨寨、老君山、耿家沟、管家坪、猫寨、晏家湾、檬子坳、克麻场、二塘、水溪、水塘、狗湾坝、炕家岩共23个行政村,166个村民组。总户数7214户,总人口数28748人(其中男14949人,女13799人),非农业人口530人,农业人口数28128人,劳动力资源13286-12007年-2011年,乡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了烤烟基地2000亩、茶叶基地10000万亩、莲藕基地3000亩、经果林基地3000第1页共4页亩、油茶基地3000亩、蔬菜基地300亩和二塘村种草养羊小区、水塘村种草养牛小区。通过努力开发形成了一个个富有地方乡村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坚持自力更生,在上级帮扶下,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交通工作,投资122万元实施龙井至桐子园至晏明和投资32万元实施双窝坑至人群村室镶边公路改造工程;投资96万元,维修高井坳至二塘草地中心公路改造工程;投资2万元,新建月亮岩至黄泥坡通组公里,全长2.2公里;投资10余万元,新建茶区、烟区公路共9条,公路总长达到50余公里。交通网络逐渐形成,交通“瓶颈”逐步打破。二是国土工作,申报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农户44户,审批各类建设用地161宗,其中国有用地11宗,耕地49宗,未利用、旧宅地61宗,新开发土地1000余亩。三是水利工作,投资189.48万元建设人群村冷饭沟烟水配套工程;晏明坝片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项目,总投资493.32万元,已竣工投入使用;水塘片区石漠化治理项目,总投资117万元,既解决了该片区的农田灌溉又促进了该区畜牧业发展和烤烟生产;维修晏家湾桐子园渠道,总投资50万元,预计明年春灌之前竣工。四是大力推行改厕、改圈、改厨等一池五改工程,县下达沼气池建设任务数270口,完成270口,已产气使用68户,改厨、改厕、改圈78户,切实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五是学校、办公场所等重点基础实施建设同步推进。投资150余万元的晏-3作,修建了通乡、通村公路,但因道路等级低、弯道多、路况差,加上客流量少导致车辆短缺(70%以上的自然村为简易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年来,虽然各方面对少数民族村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16个自然村仍未安装程控电话,群众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量少,接触外界新鲜事物少。由于不懂科学技术、不主动了解市场信息,少数民族群众陷入信息封闭观念陈旧,导致经济落后的困境。三是农民素质低,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各民族村,有80%第2页共4页左右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农业,对高效农业接受程度低。目前各村效益农业虽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而且随着扶持效益农业补助资金的减少,效益农业发展的步伐将会减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