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山花野鸟(园林花语)花语是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示人的某种感情或愿望。它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逐渐形成而为大众所公认。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与文字运用中也形成了不少花语。如:树中的银杏,代表古老文明,称为国树。花中的牡丹,代表繁荣富强,称为国花。草中的兰花,代表正气所宗,称为国香等。一、祈福避邪的神物在远古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植物神灵早就出现在神话中的昆仑山和蓬莱仙岛上:“珠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1、建木树崇拜是早期人类所信奉的原始崇拜习俗之一,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树崇拜”类型,有的认为树木是“精灵住所”,树上有神的使者。《淮南子·墬形》:“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古人想像太阳象飞翔的鸟,“西”为太阳栖息在扶桑树上的大鸟巢,可让“众帝援之上下”的天梯“建木”。作为土地之神的“社树”,又成为本土本族的保护神、社稷神。2、被神化的植物很多,略举数种:[1]、石榴、葫芦•石榴又名安石榴。史载石榴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安石带回,故称安石榴。•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典中却记载早在西汉以前在中国即有石榴。•石榴集圣果、忘忧、繁荣、多子和爱情等吉祥意义于一身。•石榴果常被安排在莲花座上,两侧配以比作圣树和圣花的棕榈和莲花的枝叶。藏传佛教信徒认为红石榴为其七宝之一。《陀罗尼经》上说,取石榴枝寸截一千八段,两头涂酪蜜,一咒一烧尽千八遍,一切灾难悉皆除灭。鬼子母神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哺育多达500个孩子。但她杀人儿子,以自啖食。据说是佛祖度鬼子母向善,让她不要再吃人,但恐其一时戒不了吃人肉的瘾,于是赐予她石榴作为代替,因为石榴味道酸甜,与人肉颇有相似之处。•潘岳的《安石榴赋》中:“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南北朝开始,人们喜欢“榴开百子”的吉祥含义,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葫芦是远古人类生存、救生的重要工具。距今约一万二千年前人类遭受了一场大洪水,据说是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掏空了葫芦躲了进去,在水面上漂浮,得以活命。•葫芦为母性象征,含有新生、母爱等涵义。葫芦多子,有子孙满堂的寓意。由葫芦及其蔓带组成的装饰图案可以象征家族的绵延无穷,因为蔓与万同音,蔓带与万代谐音,寓意子子孙孙,万代长春吉祥涵义,用于落地罩、门把、铺地等地方。[2]、桃•中国神话中说桃树是追日的夸父的手杖化成的。《山海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即桃林)”。•《春秋运斗枢》又说:“玉衡星散为桃”。•《太平御览》引《典术》上说:“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厌邪气。”•桃制百鬼,鬼畏桃木。古人多用桃木制做种中厌胜避邪用品。如:桃印、桃符、桃剑、桃人等。•五代后蜀时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春联,端午节,门上插桃枝,亦是桃可避邪气的习俗观念。桃果有“仙桃”、“寿桃”之美称。源自神话西王母瑶池所植的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吃了可增寿六百岁的传说。[3]、松柏•松—•《花镜》云:“松为百木之长,……多节永年,皮粗如龙麟,叶细如马鬃,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宋代王安石在《字说》说:“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史载秦始皇巡游泰山,风雨骤至,在大松下避雨,后来封此树为“五大夫”,后人称此树为“五大夫松”。《幼学故事琼林》云:“竹称君子,松号大夫”,语亦由此来。松耐寒耐旱,阴处枯石缝中可生,冬夏常青,凌霜不凋,可傲霜雪。松能长寿不老,民俗祝寿词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在书画中常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以示吉祥。•在书画、器具、装饰中常有“松柏同春”、“松菊延年”、“仙壶集庆”(松枝、水仙、梅花、灵芝等集束瓶中)。松是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