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点17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提炼1物质的检验1.常见分子的检验物质检验试剂、方法Cl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O2无色、无味气体,把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CO2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浑浊H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使氧化铜变红,产生的气体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使氧化铜变红,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产生浑浊CH4验纯后点燃,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罩一干冷烧杯,内壁产生水珠,或罩上内壁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H2===CH2点燃,明亮的火焰、有黑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使溴水褪色醛将含该物质的溶液滴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将含该物质的溶液滴入新制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OH-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CO: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SO: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3.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提炼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不发生化学反应)2.常见气体的除杂类型及装置3.其他常考固体混合物的除杂方法回访1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1)(2016·全国甲卷)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2)(2016·全国乙卷)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3)(2016·全国乙卷)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纯净的Cl2。()(4)(2016·全国丙卷)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解析](1)Cu和CuO均与稀硝酸反应;(2)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利用饱和Na2CO3溶液溶解乙醇、吸收乙醇,然后采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3)所得Cl2中混有水蒸气。[答案](1)×(2)×(3)×(4)√回访2(2015·全国卷Ⅱ)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C[A项苦卤中含有K+、Mg2+、Br-等,通入Cl2可将Br-氧化成Br2,便于从苦卤中提取Br2。B项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2+、Mg2+、SO等),将粗盐溶于水,并除去其中的杂质,再通过重结晶的方法得到纯净NaCl晶体。C项工业上沉淀Mg2+常选用廉价的Ca(OH)2,而不选用NaOH。D项Br2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富集溴时,常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Br2,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SO2+Br2+2H2O===H2SO4+2HBr),得到浓度较大的含Br-溶液。]回访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D[A.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长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B.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故不正确。C.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口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D.由教材中的实验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故正确。]回访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D[从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化合物的性质、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角度分析解决问题。A项,萃取剂的选择必须是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I2虽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但水与乙醇能以任意比互溶,乙醇不能做萃取剂。B项,乙醇与乙酸乙酯均属于有机物,它们相溶,不能采取分液的方式分离。C项,除去KNO3固体中的NaCl,可以采取重结晶法,原理是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