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5|——经济腾飞助推民族复兴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内改革,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对外开放,中国逐渐与国际社会接轨。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与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一样具有里程碑意义。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一般集中在经济领域,并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相联系,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产生的深远影响。——分说知识链接一、世纪之交世界发展的趋势1.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3.世界科技发展趋势20世纪末,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革命引领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二、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外交政策1.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完善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2“”.依法治国颁布1982年宪法,并以宪法为核心,逐渐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3.基层民主选举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4.新时期外交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争取与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双边、多边外交活动。三、改革开放的历程1.对内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加快了对内改革进程。(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2)国有企业改革:1984~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1992年以后,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1世纪初,我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对外开放(1)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四、三次思想解放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1.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于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继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2.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结束了姓资姓社、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带领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3.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自中共十五大以来,拨开公有与私有、人治与法治的迷雾,在财产民有、法制建设方面为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五、新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1.思想“”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文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走向世界,恢复高考,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六、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在衣食住行、休闲娱乐、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互联网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总览规律认识1.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从经济领域开始,很快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领域,虽然没有政治运动轰轰烈烈。但是,其深刻程度是任何一次革命都无法比拟的。2.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重点表现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但是,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并非西方化,而是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3.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从进程上看,表现为渐进性的特点,从点滴开始,逐渐积累,最后达到质变的效果,避免了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动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感悟针对训练1.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