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4页旅游行业--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第一节生态旅游相关文献回顾一、定义与特色生态旅游的实质发展与论述起源大体上与环境意识的觉醒和观光旅游的迫切需要有关(黄跃雯,2001)。从1960年至1970年初期,人们开始关心经济成长对水质、野生动物、森林等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思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而造成一股生态保育发展的趋势。学者Hetzer于1965年呼吁文化、教育与旅游业者,应重新再思考游憩之意义,并提出生态性的旅游概念(Ecologicaltourism或Ecotourism)(Grenier,1993;刘吉川,1997)以来,世界各国对于生态旅游的发展都不断地研究与充实。但是生态旅游的概念演变至今并没有发展成一个可以为各界普遍接受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也都不断尝试给生态旅游做出一个清楚的界定。关于学者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见解如下:(一)Weaver(1999)认为生态旅游其要素有三项:1.以自然(包括动、植物和地表特征)和文化特色为主要基础,享受和研究当地资源为主,反对将资源用于其它活动(包括划船或做日光浴等)。2.游客和其它参与者,应尊重当地自然和文化环境,并将冲击减少到最低的程度。3.结合永续旅游中地区的承载量(carryingcapacities)观念,和维护当地社区的完整性。(二)Orams(1995)根据许多生态旅游的定义,归纳出积极性(active)和消极性(passive)两种生态旅游定义的形式:1.积极性的生态旅游是以特定的目的为主,对生态旅游有所约束,如游客行动守则等,在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工设施和外来物资的输入,游客与当地居民皆有较高的行为自觉,以提升环境保育。第2页共34页第1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4页2.消极性的生态旅游则只要求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冲击降至最低的程度。(三)Ceballos-Lascurian(1987)定义生态旅游为「生态旅游是到未受人为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特别目的的研究,欣赏及享受风景、野生动植物及文化的旅行」(Weaver,1999)。(四)Kutay(1989)定义生态旅游为「生态旅游是一种自然倾向的旅游方式,直接或间接的提升当地的资源保育,和支持永续经济的发展」(Weaver,1999)。(五)生态旅游协会(1991)定义生态旅游为「一种负责任的旅行,其负有环境保育及维护地方居民福利的使命」(Honey,1999)。(六)加拿大环境咨询委员会(1992)定义生态旅游为「生态旅游可提升自然旅游经验,对生态保育有所贡献并尊重整体社会完整性。」(Wight,1996a)。(七)澳洲观光局(1997)定义生态旅游为「一种自然倾向的旅游活动,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生态上做永续的经营。」(HallandPage,1999)(八)Weaver(1998)定义生态旅游为「一种自然倾向的旅游活动,附有环境教育的功能,以达到生态和文化上的永续经营」(HallandPage,1999)。故综合上述生态旅游之定义与内容,可归纳出生态旅游具备有下列特色:(一)强调自然保育: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不同处在于强调自然与人文生态的完整性。所以生态旅游在本质上必须改变游客的偏好,让游客透过行动参与的方式来唤起对于环境保育的重视。(二)规划及环境教育:生态旅游是迅速成长的产业之一,它需要更好的计划、管理和规则以避免脆弱的环境受到伤害。所以必须妥善的计划,从设计、引导解说活动,除提供游客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游憩体验外,并透过环境的学习来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以降低人为对于环境生态的冲击(Kimmel,1999)。第3页共34页第2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4页(三)注重当地社区利益:因为旅游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由当地居民承担,故生态旅游必须寻求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并分享利益,生态旅游的最大经济效益才会实现(Mullar,2000)。(四)以永续发展为目标:Stewart(1994)提出基于永续利用的观念,尽量对生态体系及文化冲击降至最小的方式(陈慧如,1995)。我们应当对当地环境的自然以及人文资源合理的应用,以期达到生态保育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