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课时突破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信阳调研)《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解析根据“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知,古时候的婚姻是以宗族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为目的,完全以家族为中心,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故选B项。答案B2.(2016·山东潍坊模拟)《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D.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解析题干材料“以祠其始受封之人”体现了继承人与最初受封者之间具有宗法血缘关系,故选C项。答案C3.(2016·湖北荆州一模)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A.申侯遵从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原则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力量C.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D.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解析据材料“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和“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可知,申侯遵从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选A项。答案A4.(2016·江西名校三模)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解析题干材料“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说明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有效治理国家,故选B项。答案B5.(2016·重庆巴蜀中学调研)汉武帝时全国分设13个以“州”为名的监察区。《汉书》分叙西汉疆域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亦不见州之治所;而记叙东汉历史的《后汉书》则将所有的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并将各州住所一一注处。这表明从西汉到东汉()A.郡国并行从未改变B.郡县制度遭到破坏C.地方制度发生变化D.监察制日趋完善解析据题干中“西汉疆域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东汉则是将所有的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可知西汉时期作为监察区的“州”在东汉时期成为了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说明地方制度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答案C6.(2016·东北师大附中月考)《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单位产量低B.农民赋税沉重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经营规模小,要面对地主阶级沉重的剥削,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弱小,材料中的现象都是这种脆弱性的反映,故选C项。答案C7.(2016·湖北武汉调研)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之,做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这主要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解析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选C项。答案C8.(2016·湖南长沙模拟)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