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7讲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突破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重庆调研)近代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照全例,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议,均听其便”。其对中国的实质影响是()A.中国全境对英国开放B.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D.中国经济命脉被英国所控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议,均听其便”可知,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故选B项。答案B2.(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解析材料说明鸦片战争无论属于近代史,还是清史,都言之有据,故选C项。答案C3.(2016·四川资阳一模)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解析据题干材料,清统治者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国家主权,体现了清政府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故选D项。答案D4.(2016·广东佛山联考)晚清总理衙门成立后,曾参与多份国际条约的签署,如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图抵制《和解公断条约》,为“善与人同”、“俾各国军队易于辨认以期一律”而接受《改正红十字条约》等。这最能说明()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萌生B.朝贡体系受到近代外交冲击C.主动顺应国际化的趋势D.文明转型与自强求存的结合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总理衙门的成立与运作,是外交方面转型的体现;总理衙门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图抵制不平等条约,体现了自强求存的理念,故选D项。答案D5.(2016·山东德州模拟)张德坚所编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报集《贼情汇纂》记载:“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天朝田亩制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材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A.实际上没有发行B.没有号召作用C.太平军中没有普及D.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解析材料“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说明太平军中没有普及,故选C项。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的要求,有号召作用,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故D项错误。答案C6.(2016·吉林模拟)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解析题干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的阶级,而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答案B7.(2016·江西名校三模)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A.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B.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C.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D.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解析题干“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表明乡官制对保护农民利益、动员农民参加地方政权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