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1.(2014·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2“”: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3: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材料4: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嬴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各国。——范双杰《试论嬴政的用人之道》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2)据材料2“”,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3)据材料3、4,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2.(2014·来宾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顺乎事理人情)。……‘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同一类人)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致使绅士、大夫引以为耻)”。——摘自《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张与具体措施。(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3.(2014·昆明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对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材料2: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1)材料1、2在康熙帝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2)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帝过人的业绩,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2014·贵港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他(亚里士多德)的卓越贡献主要是开创了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