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二)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洛阳市高三模拟)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A.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D.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答案:A解析:材料“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反映了儒家的忠孝思想为汉代统治者服务的特点,这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故A正确;汉代以忠孝治天下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而不是倡导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故B错误;以忠孝治天下,并不是排斥其他思想学说,故C错误;先秦民本思想与忠孝思想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2.(2018·广西桂林市高三二模)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的盐铁官营的专卖制度为后世历朝历代所沿用,这是历代政府重视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冶铁、煮盐业管控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并非以汉武帝为榜样,也不是推崇汉代经济制度,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与富商大贾间的矛盾,C项错误。3.(2018·厦门市高三模拟)魏晋南北朝时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材料中三省制演变()A.从制度上消除了腐败的根源B.是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C.是权力分割与制约的产物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三省制属于封建政治制度,不可能从制度上消除腐败的根源,故A错误;封建社会并不存在“法治”,故材料不能体现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B错误;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之际,都以群相会议处理朝廷机务,这体现了权力分割与制约,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问题,故D错误。4.(2018·贵阳市高三模拟)宋天圣元年,设置益州交子务,开始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以时间计算分界发行,每三年为一界,界满则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发行限额每界是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宋朝这一做法()A.制约了交子的使用范围B.表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C.造成了货币制度的混乱D.有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官交子发行时间和发行限额都有严格规定,这有助于币值稳定,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繁荣,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交子的使用范围被限制,故A错误;官交子发行的规定并不能说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故B错误;官交子发行是政府行为,没有造成货币制度的混乱,故C错误。5.(2018·保定市高三模拟)明代法律规定民间典卖土地,自行立契,按则纳税,通过黄册、鱼鳞册的编制,使民田得以典卖、继承、赠予等方式流转,“田宅无分界,人人得以自买自卖”。这一规定()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权属制度B.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集中体现C.有效解决了当时的人地矛盾D.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金答案:A解析:材料“民间典卖土地,自行立契,按则纳税……黄册、鱼鳞册的编制”反映了土地的合法流转得到了政府的确认,说明政府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权属制度,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明朝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故B错误;土地的合法流转与解决人地矛盾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土地的合法流转的资金不一定流向了手工业或商业,故不一定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资金,D错误。6.(2018·黄冈市高三模拟)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