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8页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录第一篇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面临形势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章指导思想第四章发展目标第三篇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第五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第六章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第七章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八章保护发展南部山区第九章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联动发展第四篇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第十章建设五大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第十一章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二章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第十三章改造提升两大传统工业第十四章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第五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十五章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第十六章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第十七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第十八章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第六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第十九章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第二十章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七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第二十一章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二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2页共68页第1页共6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8页第二十三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四章改善生态环境第八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十五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二十六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二十七章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第九篇切实保障规划实施第二十八章构建内需主导增长机制第二十九章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第三十章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第三十一章提高要素保障能力第三十二章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年—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篇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济南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和筹办十一届全运会的重大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攻坚破难、锐意进取,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这一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质量最好、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内需拉动,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10.8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6.1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7226.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25.5亿元,年均增长16.4%。第3页共68页第2页共6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8页1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相结合,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第4页共68页第3页共6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68页7.3︰45.9︰46.8调整为5.5︰41.9︰52.6。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收,蔬菜、畜牧、苗木花卉等产业加快发展,建设特色品牌基地34个、都市农业园区43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由170家发展到350家。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352.4亿元,年均增长13.4%,培育形成汽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三个千亿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5%以上。入选全国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58.2亿元,年均增长15.8%,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4.6%,提高2.8个百分点。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