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3页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其承载能力,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促进祖国统一进程,特制定本规划。一、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的优势与基础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并紧紧围绕发挥优势、合作共赢、促进发展、服务大局,在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基础上,提出把试验区扩大到全省,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的构想。2005年7月9日,经中央同意,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批复同意设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对于服务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将更有效地发挥福建作为对台工作前沿的基础作用,营造一个吸引力更大、功能更强、影响面更广的对台工作新平台,为两岸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有利于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和部署的重大举措;将更有效地利用海峡两岸的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发挥更大作用,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将更有效地推动两岸农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加速构建联结东岸、呼应周边、辐射全国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新格局,是全面深化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客观要求。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福建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福州市平潭县东澳至台湾本岛新竹仅68海里,马尾距马祖仅35海里,泉州晋江市围头距金门只有5.6海里。福建拥第2页共23页第1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3页有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三都澳等众多优良港湾,陆空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目前,福建省可以签发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由福州、厦门受理),台湾居民到我省可以在福州、厦门、泉州、莆田落地签注。福州和厦门开通了高雄港的试点直航,福建沿海地区同金门、马祖、澎湖的海上直接往来日益频繁,福建正在成为对台经贸、农业交流的重要基地。(二)渊源深厚的人文优势。福建与台湾同根共祖,血缘相近,亲缘密切。福建是80%的台胞祖籍地,台湾民间习俗的主要发源地。闽南人的后裔是台湾最大的社会群体,闽南话是台湾的主要方言,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在台湾具有广泛影响。两地语言相通,两岸同胞亲情、友情深厚,民间的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往来交流频繁。(三)丰富优越的资源优势。福建与台湾处于同一纬度区,同属亚热带,同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特点,农作物类型、栽培技术、耕作制度基本相同。福建农业种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2.9%,居全国首位,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超过陆地面积,达到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3324公里,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面积大;水资源充沛,小气候类型多样。(四)相得益彰的互补优势。台湾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集约化水平、外向度较高,但地价贵,劳力缺,生产成本高,产品出口竞争比较优势减弱,岛内生存发展空间有限,势必将大量资金、技术转移到岛外谋求发展,而福建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阶段,自然资源丰富,地价较低,劳力充裕,农产品价格竞争力较强,农业拓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但资金、技术相对比较缺乏,农产品外销渠道不畅,与台湾农业发展存在落差。开展两岸农业合作,可使两岸农业互为补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福建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农业合作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福建人三次赴台大移民,把福建较进步的水利、粮食、茶叶、蔗糖等生产技术、品种引入台湾,推动了台湾早期农业的开发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建沿海地区率先通过民间第3页共23页第2页共23页编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