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摘要]论述了重大事故应急计划组成及其十大要素;介绍了制定企业事故应急计划的程序方法;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建立我国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关键词]应急计划事故预防安全管理1引言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巨大能量潜在着重大危险,尤其是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危害极大。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所采取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工人、社区在事故应急中的职责和作用,并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反应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物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于1986年发布了《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TheEmergencyPlanningandCommunityRight—t。—KnowAct),1987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环保署、运输部发布了《应急计划技术指南》。欧盟在1982年发布了《重大工业事故危险法令》并于1986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1993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应急计划作为重大事故预防的必要措施。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应急计划是关键的要素之一。2应急计划内容及其制定程序重大事故应急计划由企业(现场)应急计划和工厂外的应急计划组成。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负责,厂外应急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现场应急计划和工厂外应急计划应分开,但应协调一致。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应包括:(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①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②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③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④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①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②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③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度。(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①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②确定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③确定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以便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④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避免误解);⑤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⑥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⑦明确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报警反应。(4)应急设备与设施①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②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③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的关系,如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④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⑤列出可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⑥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协议。(5)评价能力与资源①明确决定各项应急事件的危险程度的负责人;②描述评价危险程度的程序;③描述评估小组的能力;④描述评价危险所使用的监测设备;⑤确定外援的专业人员。(6)保护措施程序①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②描述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③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④描述对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⑤描述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难场所;⑥描述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①明确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②描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决定方法;③描述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措施。(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①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②描述确保不会发生未授权而进人事故现场的措施;③描述宣布应急取消的程序;④描述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⑤描述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⑥描述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