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乙醇。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乙醇是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的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代表——乙醇,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乙醇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本节是继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烃的衍生物。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关键点,确认“结构--性质--用途”这一普遍性规律。通过乙醇的学习既巩固了前面学过的烷、烯、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乙酸、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同时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总之,本节在本章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依据新课标要求,总结了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乙醇的结构式、物理和化学性质;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②作为简单的烃的衍生物,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①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的思维方式及实验操作技能力。②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③利用因特网、多媒体资源库、课件、网络课程等各种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树立乙醇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②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趣味性,同时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促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和乙醇的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乙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及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组成、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22、学生前面已经掌握了钠与水的反应,并刚刚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但部分同学的逻辑推理不够严谨,还需要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本节课创设情境,诱发思维,通过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主动建构知识。三、教法分析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到知识的习得又要考虑到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利用因特网、多媒体资源库、课件、网络课程,甚至微博、微信、QQ空间等各种信息技术资源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四、学法指导①总结归纳法: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视频展示总结经验,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②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因特网等查阅资料获取知识,通过实验探究进而进行分析。③小组合作学习法,对比学习法等。3④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乙醇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反应中分子的断键情况,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小结:学好烃的衍生物知识,应抓住有机物分子的关键部位(官能团及其邻近原子),分析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本质。有利于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五、教学过程:(我的课程安排,导入新课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化学性质)(1)导入新课根据以上内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搜集的有关酒类、酒精和乙醇的知识并播放一段酒广告。通过同学们的搜集及这段广告把课堂和生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