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结合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注解,“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报告分五个方面阐述了实行小康社会具体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这两个指标同步提出,重若千钧,内涵丰富。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党更注重百姓实际生活幸福度。这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这也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广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收益。——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现在日益民主,宽松的政治氛围可以让百姓各抒己见,不用担心扣帽子,打板子。其实,上下民主交流可以让中央听到来自各方不同的声音,有助于决策,也彰显了尊重言论自由,尊重人权的社会环境。第1页共20页——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社会舆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正面的、善良的、宽容的以及一切美好的价值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其他远的不说,近在眼前的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各类知名的国内外文艺团体,名人演出节目琳琅满目:芭蕾、音乐会、舞剧、话剧、地方剧等等应有尽有。上海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大剧院、梅赛德斯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等豪华的20多所各大演出场馆排的满满当当。而且其中的20-50元左右的公益票占比20%左右,让低收入和退休百姓也能感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参与文化盛宴之中。——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最近,每天在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数字看变化”节目,感触良多。我们老百姓因为身在其中,一般对平时身边点点滴滴的小变化并不在意,也不会很敏感。但是,当你数十年后猛然回头,看到那个原始点,看到那些集中归纳起来,方方面面最具有说服力的具体数字的变化时,感概油然而生:我们的生活确实一年比一年好。我们国家,我们的党不容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上所述,未来五年要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十八大报告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战略全局上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方位决定方向。只有清醒认识发展方位,才能更好践行历史使命。第2页共20页过去十年,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要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路绝非坦途。十八大报告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