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一)工作目的与任务******拟进行***铜铁矿床-220米以下矿产开采。***矿区位于******城西南1.5km,行政区隶属***金湖街道办事处。根据***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办发[2002]51号文及《***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进行矿产开发必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规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防治和减少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恶化的目的,******特委托******对该矿山开展矿产开发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并编制矿山开发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结合以往地质勘探资料,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对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作出评估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构造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等;2、查明矿山已经产生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其发育程度等进行现状评估。结合矿山开采设计1对未来矿区地质环境的变化、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及其危害性作出预测评估;3、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估,综合判断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4、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和措施。5、提交《*********铜铁矿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二)评估依据及本次工作概况1、评估依据(1)评估委托书,******,2007年3月;(2)《*********铜铁矿床储量报告》,***第一地质大队,1976年1月;(3)《*********铜铁矿床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第一阶段工作报告》,***金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1月;(4)《*********铜铁矿床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2004年10月;(5)《***兴冶矿业有限公司***铜铁矿地下开采工程》,***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2000年11月;2(6)《*********二期采矿工程初步设计书》,***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2006年6月;(7)《*********帷幕注浆防治水工程专项评价报告》,***矿山研究院,2006年6月;(8)《******铜铁矿(-200米以上)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2002年8月;(9)《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鄂土资办发〔2002〕51号文。2、本次工作概况*********铜铁矿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于2007年5月8日启动,在上述评估依据的基础上,搜集了与该矿床有关的区域地质、水工环和部分地下开采资料,进行了2.88km2环境地质测绘,根据环境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所取得资料,于2007年6月8日完成了本报告的编制。(三)以往工作简介1、1976年,***第一地质大队提交了《******铜铁矿床储量报告》;2、2001年,***金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铜铁矿床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第一阶段工作报告》;33、2002年,******编写了《******铜铁矿床阶段性储量结算报告》;3、2004年,******编制了《*********铜铁矿床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4、2006年,***完成了******帷幕注浆防治水工程。(四)矿山开采现状与地下开采工程方案简介1、矿山开采现状******铜铁矿矿体开发工作于1977年由***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初步设计,选择了先小露采后地下开采顺序,即矿山前期采用露天开采西段6—9线的浅部矿体,并对9线以东的深部矿体作了地下开采的远期规划。小露采于1985年2月开始试生产,至1997年封坑。矿山生产能力维持在300吨/日左右,开采铜铁矿石约120万吨。进行地下开采后,该矿-200米标高以上矿体由***公司、***公司、***公司多家民营企业小规模开采,-200米以下矿体由******进行地下开采。具体地下开采情况如下:4(1)原***公司原***公司开采5—9线,-60米—-200米矿体。主井落底标高为-125米、直径3.5米,风井落底标高为-180米,经过几年的开采,-160米以上已基本采完。由于存在不安全隐患,根据***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1)21号《关于***矿区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的会议记要》的精神,2001年6月停产。(2)原***公司原***公司开采9—13线,-140米以上矿体。主竖井落底标高-60米、竖风井落底标高-57米,然后利用盲竖井向下开采,-120米以上已经采完。由于同样的原因,2001年6月停产。(3)原***公司原***公司开采5—9A线-60米以上矿体和9线-140中段的一个单独小矿体(4号矿体)。主井落底标高-130米、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