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学校“问题同学”的现状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书难,育人更难。高年级同学处于童年与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稚嫩的特点,出现许多教育上的难题,诸如迷恋网络而难以自控、学习困难而自暴自弃、家庭贫困而自卑、心理障碍而自闭等。这些同学既成了所谓的“问题同学”。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像白纸一样洁净纯洁,其后才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同学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问题同学”的存在是必定的。一、现状分析“问题同学”的类型很多,是学习基础差,还是学习态度差?是思想品德差,还是行为法律规范差?是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能一言以蔽之,所以要具体分析。概括起来,“问题同学”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痴迷者:现在电脑已进入大部分同学家庭,许多高年级同学迷上电脑游戏,影响学习,家长严禁孩子玩,孩子就到网吧玩,有的彻夜不归,甚至还离家出走泡网吧。2、行为违纪者:这部分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法律规范方面却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大错不犯小错不断。3、学习困难者:这些同学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学习成绩差。有的是智力发育迟缓、思维反应慢;有的智力不差,只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下苦功。4、行为异常者:有的同学在家说说笑笑,但在学校从不和别人说话,甚至连老师问话,她都一言不发,不理不睬。二、对策讨论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同学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者必须仔细讨论他们,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将“特别的爱”洒向“特别的同学”,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1、理解——对症下药成年人玩电脑游戏都会觉得刺激好玩,同学当然也一样。对于这类电脑痴迷者,可以投其所好,跟他网络聊天,借用传统文化给孩子补“心”,即:对社会规则法制的敬畏心、对长辈的孝敬心、对自身的羞耻心、博爱平等心、容忍宽厚心、对学习的平常宁静心、对社会诱惑的正确认知心。我就是用网络聊天法,帮助了六年级的男生陈XX。家长不让他玩电脑,他就拿钱到外面玩,一去就是三天找不到人。后来通过网络查明他的上网位置才找到人。孩子是回来了,可心没有归来。我就找到他的家长,跟他商量,是否给他一个过渡,让他每天上网20分钟,让老师和他QQ聊天。他真的很兴奋,也乐意接受老师的建议,渐渐的又找到了原来聪慧灵敏的可爱样子。2、宽容——使其自省对同学不经意犯的错,能恰当地运用宽容,给同学一个自省的空间,一个反思的余地,使同学在和风细雨中认识到错误,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位活泼的女生叫小芳,有一天,她独处教室时拿了小燕同学十元钱。有男同学提意查书包,小芳抓紧报告老师她捡到了钱。下课后我耐心地与她谈话。我先告诉她撒谎的危害性,然后说这事肯定不是她心里想做的,一定有原因。宽松的谈话,关切的话语和耐心的开导使她道出了真情。孩子的想法是天真的,她乞求我不要把这事告诉别人。我知道父母对她要求严格,我答应了,也希望她以后再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了。下午放学,她母亲来接她,我一如以往,对这事只字不提。我“袒护”了她不大不小的错误,同她一起“欺骗”了家长。3、偏爱——沟通心灵爱是一座熔炉,能熔化一切“顽石”。老师的爱是教育过程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最终使同学产生内驱动,改变不良行为。班上有位男生常常不戴红领巾和校徽,老师提醒他,同学督促他,他仍然我行我素。有一次,我让同学说说每个同学的优点,说到他时,全班同学都在数落他。他低下头,接受大家的批判。此时,我看到他还有自卑心理,这正是良好的教育时机。当时,我就对大家说:“XX同学虽然表现不好,可他很勇敢。”此后,我常常找他谈心,帮他分析同学们为什么对他有意见,然后说他变成这样不是他的错(因为父母离异,他跟着成天搓麻将的父亲一起生活。)我让他有什么困难来找我,因为老师同意像妈妈一样关怀他。他哭了,沉睡的心灵触动了。后来,我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