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缓解昆山交通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单俊炜1李修昌2(1昆山市规划局2政协昆山市委员会)随着昆山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结构已经出现向个体小汽车方向偏斜的趋势,有限的道路资源被大量载客效率低的私车占有,而城市公交成本低、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则无从发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交通拥堵,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昆山现阶段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发展公共交通对缓解昆山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作用,为昆山市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一种思路,从而推进昆山经济社会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一、城市交通问题的社会性分析城市发展带来了人口聚集所产生的生产及经济上的聚集效益,知识信息的聚集带来文化科学的发达,同时,人口的高度聚集必然会产生交通与居住问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也会产生环境问题。城市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城市中的人与物的互相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构性的或非结构性的社会问题。具体就城市交通问题而言,则是城市中的“人—车—路”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不协调或冲突的结果[1]。城市交通问题作为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个重大问题,它的出现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也必然要从社会的层面去综合考虑。或者说,城市交通问题不单单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二、昆山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1、私家车增长速度过快,小汽车利用率过高07年底昆山市汽车总量已达到11.5万辆,其中私家车占67%,08年新增小汽车近15000辆,其中私家车约占70%。目前,昆山市机动车仍以平均每天近60辆的速度增加,市区道路负担日益加重,新建、改建、扩建道路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以小汽车交通为导向的价值观是目前昆山市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主导思想,大多数中等收入的居民更多地选择开私人汽车,早晚高峰期间,近乎80%的小汽车行驶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上,造成交通拥堵现象愈发严重。2、公共与配建停车场不足截止07年底,昆山市仅有路外公共停车位1353个,路内划线停车位1787个,虽然08年已新增停车位约1000个,但仍有近10000个公共停车需求缺口,可以说,停车位建设力度与机动车增长速度的比例明显失调。由于公共停车设施配置不足,一些老小区和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严重缺失,路边乱停车现象随处可见,既侵占了道路资源,又影响了道路畅通,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3、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昆山市现有公交线路74条,公交车735辆,是周边县级城市的2~3倍,部分线路高峰时段发车班已达到3分钟一趟,但由于道路不畅,准点率较低,“公交列车化”现象频繁出现,加重了城市道路拥堵。此外,现状大多数公交线路营运时间较短,降低了公交的吸引率。另一方面,公交车运行速度较低,平均时耗超过36分钟,与其它出行方式相比,明显处于竞争弱势。另一方面,公交线网总体规模也偏低,核心区仍存在公交站点300m服务覆盖盲区,城市边缘地区及东西副中心的公交线路较为稀疏,居民公交出行仍不便捷。为了详细了解昆山市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作者专门对本市昆山市玉山镇和开发区的12个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公司共1265名干部职工上下班使用交通工具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公交出行比例分别为10.5%、11.0%、10.3%,开私家车的比例分别为57.6%、32.2%、10.4%,步行的比例分别为18.8%、16.0%、16.0%,非机动车和单位接送车等分别为14.1%、40.5%、63.6%;同时作者还对12家大型外企共22125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公交、私家车、步行的比例分别为5.1%、0.6%、27.4%,单位接送车等为66.9%。由此可见,市民上下班出行方式中,机关工作人员以开私车为主,内、外资企业员工以非机动车和单位接送车为主,乘公交上下班的比例仅为5.1%—11.0%,而在公交体系完善的新加坡和香港,公交分担率分别为65%和90%,可以说昆山的公交出行比例严重不足,“公交优先”尚未真正落实到实处。综上所述,可将昆山市的交通问题归纳为:车辆多,停车难,公交慢,从而导致公交不是市民日常出行的首选。三、昆山发展公共交通的社会学意义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