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调查分析新沂市钟吾中学Z09202601001胡恒春【关键词】中学数学问卷调查预习习惯听课方法统计分析【摘要】我所在的新沂市钟吾中学作为一所县级重点中学。调查是在今年成绩出现了较大滑坡,家长急躁,老师烦恼,社会议论纷纷,领导备受煎熬的背景下进行的。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成绩波动的最主要原因,这也是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要想设计好调查问卷并易于实施调查工作,我认为首先要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为此我走访所教班级的同学与同学家长,查阅了大量教学资料并与多位教师交流,最后发现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是影响我校学生学习的两个最主要因素——习惯决定命运,方法影响效果——经过与相关老师、领导的磋商,我们重点选择了预习、听课方面的四个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数据见附件一,调查问卷见附件二)与我们事前的猜想基本一致:因此,每位教师都应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学习方法为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改变我校现在的滑坡状况。一、预习习惯的调查习惯是长期训练形成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培养起来的自觉学习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预习是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一)预习情况分析表一:学生预习情况类别不预习老师要求就预习想起来就预习课前翻一下经常自觉预习比率(%)5.617.628.224.524.1从表一可以看出“老师要求就预习”和“想起来就预习”的学生占总体的45.8%,这说明接近一半的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无督促则不预习,需要老师的提醒与帮助才能完成预习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要给出明确的预习提纲——提纲要细化,预习要求要具体,要及时检查督促,奖勤罚懒。而“自觉预习”的学生仅占24.1%,对比多次考试成绩发现,他们也是年级中数学成绩最优秀的。两者相对照说明,主动学习才是获取好成绩的根本保证——主动预习才会了解难易,提高听课效果,才会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自信心。教学中要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鼓励他们争做领头羊——一花开放不算春,百花齐开春满园。“不预习”和“课前翻一下”的学生站到30.1%,这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是校内学习最不认真、成绩最差的,没有预习的保障让他们听课效果差,堂堂夹生,问题连串。教会他们预习,力促他们预习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表二:学生预习方法预习方法看一遍找疑难点找侧重点解决问题对照资料比率(%)4122.2一八.26.012.6从表二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方法大多都是“把新课内容看一遍”(占41%),正是这一现象反映出预习在很多同学中流于表面,是既费时而又低效的。对照成绩表可以看出这些学生与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基本相当。通过预习“找出重点”的学生只占一八.2%比较少,更多的学生或不想找或不会找。“对照资料”预习的占12.6%,这部分学生好像读故事,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效果很差,对照发现这样学习还会扼杀学习能力。“找疑难点”的学生占比最高,但事后谈话发现这部分人有的只钻难点,丢了基础,有的无端生疑不能自拔,更多的是只找疑难不思求解。谈话的20人中也只有8位优等生做到了“主动、有重点”的预习。预习时优等生经常采用“找问题”的方法,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生基本上采用“把新课内容看一遍”的预习方法,而且习惯于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座谈中,有的学生反映,由于作业负担重有时想预习但没有时间,拦路虎总是让预习半途而废。这些都表明预习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当薄弱的环节。(二)应对措施1.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思想,精心设计可行性预习提纲。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预习不过关,想学好肯定很难,所以教师应花大力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每节课都有预习提纲且保证提纲细化易于操作,课前发放并留有充足的预习时间,努力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不因为缺少指导与监督让学生有机会懒于预习,讲课时要变“满堂灌”为“少、精、活”,对预习时已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讲,启发学生结合预习有选择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