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问题》教学设计《打折问题》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第8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二、设计理念打折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看到的问题,但他们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理解。本课要引导学生把“打折问题”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进行联系。在教学设计上,重点是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引入学生身边发生的实际活动。在学生熟悉的实践活动中搭建起数学学习的`桥梁,理解打折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信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最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打折的含义,在已有知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正确理解“打折”的意义,明白购物中的优惠方法。正确理解、应用,做个智慧、理智的消费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________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打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五、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购物中的优惠方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时间一课时。八、教学过程1.教学例4①认识打折课件出示商场商品打折促销图片,学生观察。师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折问题”。板书:打折问题。师:关于“打折”,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打折可能会比以前便宜;打折对于购买者来说可能比较合适;打折可能就是降价;打折就是处理……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学了本课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4的场景图。师:你们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师生小结:A.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B.小晴买一本《趣味数学》用了12元。C.小洪买一本《成语故事》用了10元4角。师提问:你们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你还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小结:商店有时要把商品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打折”出售。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降价20%。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降价17%。师课件出示练习:三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五五折是()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八二折是()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小组合作完成,交流、汇报。师生小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②探索解法教师出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打八折是12元,原价是多少元?师启发:小晴花多少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学生回答:12元师再启发: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学生回答:现价师追问:现价与原价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原价的八折(80%)是现价;现价是原价的八折(80%)。师再追问: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学生回答:现价与原价。再追问: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学生回答:原价师提出要求:讨论原价、现价、折扣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后师板书:原价×80%=现价师:你们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板书:师:你们能根据线段图列方程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并板书: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x×80%=12x=12÷80%x=15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师:根据线段图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12÷80%=15(元)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师追问:为什么用除法做?学生回答。师生小结:因为12元对应的折扣刚好是八折。③引导检验,沟通联系师再追问:结果是不是正确,我们应该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总结,师板书:验证折扣——用现价÷原价验证现价——用原价×折扣④教师质疑师:一本《趣味数学》原价15元,现价12元。你能算出打了几折吗?怎样算?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小结:“打几折”:现价÷原价2.指导完成练一练。教师出示问题:《成语故事》的原价是多少元?要求:先写等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