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背景一、“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盟实施“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实现由种植业主导型农业向养殖业主导型农业转变,由农业大盟向工业强盟转变,大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强盟富民”战略,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矿业作为我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作用将逐步加强和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将不断加大,矿业开采规模将全面扩张。第二节规划依据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国土资源部关于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内蒙古自治区盟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和《巴彦淖尔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我盟矿产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实际,编制《巴彦淖尔盟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第三节规划任务本《规划》是今后5至10年我盟地质矿产工作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文件。主要任务:一、具体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二、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对由巴彦淖尔盟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作出统筹安排;三、对巴彦淖尔盟辖区内所有矿产资源的保护及所有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调查、监测和监督管理作出统筹安排。·1·四、对巴彦淖尔辖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作出统筹安排。第四节规划期和适用范围本《规划》基准年为2001年,规划时期是2001--2010年,重点2001--2005年,展望至2010年。本《规划》适用于我盟境内各类矿产资源的勘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第五节规划修编本《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规划原则上五年修编一次,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进行调整,应进行充分论证,并按原审批程序报批。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形势第一节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巴彦淖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靠包头,西邻乌海、阿盟,南与鄂尔多市斯隔河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土面积65755.47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46%。地理坐标:东经105°12′51″~109°53′35″,北纬40°08′55″~42°27′34″。全盟共辖一市两县四旗,人口173.61万。有汉、蒙、回、满、达斡尔、朝鲜等民族,其中蒙族9.4万人,是巴盟的主体民族。地形特征为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即北部乌拉特高平原、中部阴山山脉、南部河套平原。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推进“农牧业为本、工业立盟、科教先行、产业化推进”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9%,由1995年的63.43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11.07亿元。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快速增长,达到123.65亿元,同比增长10.6%。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盟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2·通方面,包兰铁路、110国道纵贯全盟东西。2001年底全盟公路通车里程5250公里,其中黑色路面突破1000公里,丹东—拉萨高速公路巴盟段2003年全面开工建设。通信方面,到2002年固定电话本地网交换机容量18.6万户,电话普及率38.9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1.9万户;互联网用户达1.3万户。电力方面,电网建设基本覆盖全盟,拥有220千伏输电线路6条,543.2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15条,713.1公里。乌拉山电厂2×30万千瓦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临河2×30万千瓦热电厂、巴音呼都格3×20万千瓦坑口电站已开始筹建论证。第二节矿产资源形势一、地质研究程度和矿产资源概况巴彦淖尔盟辖区范围在地质构造上位于阴山—天山东西向巨型复杂构造带的中带,地质构造复杂,分属两个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