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社会经济调查XX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世间亘古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当人们回首走过的足迹,历史匆匆的脚步与时间的逝去伴随的总是或触目惊心,亦或是点点滴滴的蜕变,也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号。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故事的发展、一段历史的传承、一个时代的变迁,总是述说着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的经济、多姿的人文情怀、秀丽的异域风光、华灯初上的繁华、追逐潮流的旋律。昆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民族和谐的家园,每个人都见证着她从贫穷落后到风生水起的沧桑巨变,百年风云。作为一个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们的生活起居都与这个城市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关注这个城市社会经济跳动的脉搏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昆明的兴衰来自人们共同的奋斗。让我们走进昆明、体会昆明、认识昆明。一、XX市概况(一)地理位置概况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市辖6区1市7县,1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26万,其中常住人口643.2万。昆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前沿和重要门户,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作为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昆明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航运五大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5000多公里等级公路通达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6条高速公路辐射全省,4条国道通向四川、贵州、广西和越南、老挝、缅甸。8条国内铁路交汇,4条国际铁路出境,构筑起昆明“八出省、四出境”的铁路大通道。设计旅客吞吐量6500万人次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即将竣工投用。(二)人文情怀昆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3万多年的人类生活史、2400多年的滇中文化史、1240多年的建城史,拥第1页共9页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都市时尚文化和边疆异域文化。公元765年,南诏国修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o波罗将昆明誉为“壮丽大城”。昆明是世界伟大航海家郑和、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重九起义”、“护国首义”、“西南联大”、“一二o一”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32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项。“滇剧”、“花灯”等地方戏曲广为人知,“昆明斑铜”工艺品独具特色,“滇菜”蜚声海外。昆明民族众多,风情浓郁。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有3个民族自治县、5个民族乡、47个少数民族村委会、2196个民族杂居村,世居民族26个,少数民族人口88.98万,占常住人口的13.84%,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又保持着各自的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延续着各具特色的习俗、风味独特的饮食、风情浓郁的歌舞、绚丽多彩的服饰、风格各异的建筑。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回族的“开斋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民情。(三)地域风光昆明四季如春,风光秀美。地处云贵高原,市中心海拔1895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靓丽明珠。“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1075毫米,年均日照2200小时,无霜期240天以上。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无处不飞花、处处都是景,是享誉世界的“春城”、“花都”。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石林、世界园艺博览园、“高原明珠”滇池、“东方雕刻艺术宝库”筇竹寺五百罗汉、云南民族村、云南陆军讲武堂等著名景区景点,是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的第2页共9页理想之地。(四)自然资源昆明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地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脊椎动物500余种,野生植物1200余种、花卉460余种,花卉、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