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篇1浇筑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1.1材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前提下,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加10~15℅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根据实验每减少10Kg水泥,其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的降低1℃,每增加20Kg粉煤灰又能减少10Kg水泥.采用骨料堆场加遮阳棚,以降低骨料温度。严格控制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优化骨料级配,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同时要尽量降低砂、石的含水率,严格控制含泥量。在混凝土中适当的掺入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来降低水泥用量和减少水灰比,来降低混凝土温升和减小收缩变形。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机具、养护材料、应急备用设备需提前准备到位。1。2人员统筹安排人员,合理细化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需编制施工值班表,将各项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到人。1.3机械——混凝土搅拌系统:2~3套搅拌机组,额定单机产量为60m3/h;——混凝土运输车:额定运输量为8m3/车;——布料机:HG28G;—-泵车:SY5385THD-37/46/50;--振捣棒:ZN-25/50;—-其他:冲毛机、空压机、洒水车、柴油发电机等1。4技术及现场准备(1)进场原材料(钢筋、水泥、砂子、石子)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检查要点:(a)首先应检查进场水泥的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其强度、安定性、初凝终凝时间等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规定,另外应注意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所处环境条件和混凝土设计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水泥品种。比如: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配制C4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或快硬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等。其次是砂子、石子、外加剂、掺合料、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经过取样试验符合标准,对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禁止使用.钢筋的进场质量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检验。(b)施工图纸上面备注原材料产地的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c)进场原材料经现场检验合格后,现场见证取样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2)模板验收合格。检验的要点是(a)模板及支架的选用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模板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拼缝是否严密、表面隔离剂涂刷是否均匀,无油污,模板内清理是否干净并充分湿润.(b)模板支撑系统是否稳定、牢固。模板制作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支撑系统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3)钢筋工程验收合格。检查要点(a)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保护层、间距和加工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连接形式和连接工艺、钢筋的接头位置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b)钢筋的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焊接长度和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的弯钩和弯折角度、弯弧、弯后的平直长度部分、受力钢筋骨架定位,以及箍间距和箍筋加密区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d)钢筋的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见证取样试验是否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e)有构造钢筋的其放置位置是否符合构造规范要求。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2.1混凝土布料合理选择浇筑方法:布料设备充足,构件截面面积较小时,采用全面分层法;构件截面面积超大,设备供应紧张时采用斜面分层法;下料高度不能必须小于1。5m,布料厚度必须小于50cm,一般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建议控制在30cm,更有利于初期混凝土的散热,否则需采用串筒或者溜槽等进行辅助下料.边下料边振捣.上层混凝土浇筑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不允许出现冷缝。2.2混凝土振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振捣是关键.既不能过振,也不能漏振。插入混凝土的振捣棒要求垂直,要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动的时间控制在15~20s,应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且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泛浆、且气泡较少为宜.振捣过程中,使振捣棒上下略为抽动,使振捣均匀.混凝土的振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