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3页【英文标题】TheDifferentiationofPeasantEconomyofEngland1350~1640HuangChungao【内容提要】本文讨论1350~1640年英国农民分化问题,对传统的商品化导致两极分化理论模式提出质疑,认为该模式不足以解释英国农民分化的复杂性;同时论证英国农民分化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作者认为,只有结合长期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家庭人口周期以及商品化来考察,才能充分理解农民分化的历史实际。【摘要题】世界经济史【英文摘要】ThepaperdiscussesdeeplythedifferentiationofpeasanteconomyofEnglandfrom1350to1640.ItquestionsdirectlytheclassicalmodelofsocialpolarizationledbythecommercializationaboutthedifferentiationofEnglishpeasantry,andpointsoutthatthemodelsimplifiesitscomplication;itexpoundsandprovesthatdifferentelementshavefunctionedtothepeasanteconomyinmanyways,andresultedtheappearanceofthedifferenttypesofdifferentiationinEngland;itconsidersthatitispropertocombinethoseelements,includingthelongtrendofpopulationchange,thefamily-cycleofdemographicchange,andthemarket-orientatedproduction,toinvestigatethehistoricaldifferentiationofpeasanteconomyduringthisperiod.【关键词】英国/农民经济/两极分化/人口分化/新马尔萨斯主义/继承制度SocialPolarization/DemographicDifferentiation/Neo-Malthusians/InheritanceSystem【正文】1350~1640年英国农民经济的变迁,涉及经典的两极分化模式、农业资本主义起源等重大理论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外学界历年来对此问题时有讨论,国内学界则关注甚少(注:托内、希尔顿、戴尔等几代学者对英国农民分化问题有并不充分的讨论。最近,英国学者简·怀特尔又探讨了农民分化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国内学界虽然对中国农民分化问题有相当热烈的讨论,但对英国农民分化较少关注。)。本文拟分两个阶段来分析1350~1640年英国农民经济的分化,以揭示其复杂性。一1350~1500年是英国农民经济分化的第一阶段。此阶段总体特征呈现上升趋势。第2页共13页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3页列宁说:“农民中一切经济矛盾的总和构成了我们所谓的农民的分化。”[1](p.146)学者们通常根据份地的大小和动产的估计来判断农民经济的差异。份地变化的情形可以证明1350~1500年英国农民经济的上升,例如在15世纪的伍斯特主教区,中小份地较13世纪末明显减少,大份地则明显增加,显然发生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运动[2](p.300)。表1显示出,中小份地的减少与大份地的增加相一致;中等份地向大份地上升,小份地向中等份地上升;但这种上升不是等量代替,故中小份地总的来看呈减少趋势。此外,表1还明显表现出,各个庄园总的农民份地数有较大幅度减少,克里夫庄园减少43%,翰伯雷减少39.5%,哈特里伯雷减少41.5%,只有亨伯雷略有增加(4%)。这一方面说明,伴随人口减少,承接份地的佃户也减少了;另一方面,大佃户的增加意味着兼并的存在。戴尔观察到,这一地区30英亩以上的份地数“急剧增加”[3](p.141),[2](pp.299~300)。表1.1299年和15世纪的农民份地规模学者布里特内尔发现,在15世纪的东盎格利亚,30英亩以上的份地数占所有可计量份地的10%[4](pp.614~616)。普斯的研究证明,黑死病后东盎格利亚40英亩份地的比例从2.3%增加到4.6%[5](pp.16~19)。简·怀特尔发现,在诺福克郡,虽然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但乡绅以下诸阶层人士的命运都有改善,尽管程度有所不同[6](p.224)。波斯坦认为,关于15世纪农村居民状况的描述,“经济地位的上升”比“分化”更为真实且更方便。他还认为,如果适当地上调份地的标准,则中等农民仍是主要代表[7](pp.156~157)。1350~1500年间农民经济地位的上升不仅体现为份地面积增加,还体现为生活水平提高。工资水平上升使农民劳动力的生活大为改善,即使他们没有多少土地,也并不意味着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