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0页光伏业捆绑地方政府与国有银行出口遇阻致灾难2012年11月26日10:57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评论(72人参与)捆绑地方政府与国有银行是导致这场光伏灾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蔚|上海报道曾经神话般崛起的光伏产业,如今“病来如山倒”。折腾了大半年的“双反”风波步步紧逼: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10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太阳能面板制造商征收关税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并针对中国政府的补贴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比初裁结果更为严厉。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市场迟迟未能有效启动。内忧外患。庞大的产能寻不到出口,转身变为反噬行业的破坏性力量。新近披露的2012年前3季度光伏板块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多数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均在50%以上。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的研究报告称,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3.94亿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尚德的“国有化”猜想负债规模远超企业承受力的行业现状,让“国有化”成为光伏业救赎的关键词之一。2011年秋天起,有关尚德破产的消息开始流传。行业不景气是导火索。光伏热浪退潮处,尚德成为不折不扣的裸泳者。2012年8月,尚德的债务问题开始爆发:若尚德不能出售子公司股份或继续举债以换取周转资金,它将无法撑过2013年一季度,因为一笔15.74亿美元的短期债务将在那时到期。而尚德拥有的只是4.74亿美元现金及其等价物,负债率高达81.8%。为了自救,尚德暂停了1/3的产能。雪上加霜的是,尚德投资的环球太阳能基金(GSF)在2012年7月爆出涉及43亿元的反第2页共30页第1页共3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0页担保骗局,这令尚德股价应声暴跌。美国纽交所则随之发出警告:如果在接下去6个月里不能使股价维持在一美元以上,尚德电力将被迫退市。8月中旬,施正荣将CEO职位让给当时的CFO金纬,曾经的“太阳王”隐身幕后。此后的一个多月,金纬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关闭了效益不佳的P2工厂,裁员1500人。7位全球副总裁级别的高管因“性价比不高”而被迫离开。出货目标也被修正,尚德主动让出全球“老大”的交椅。与以往经历的数次危机类似,尚德再一次得到无锡市政府的援手。9月底,无锡市市长朱克江亲赴尚德召开市政府现场办公会,包括国开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也集体进驻尚德,与就地办公的市长朱克江及企业管理层共同研究救助方案。在不断卷入外界质疑的漩涡后,尚德希望以正面姿态回归公众视野。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无锡市政府的支持非但没能提振公众对尚德的信心,反而引发了更大的质疑。有关施正荣旗下的关联公司掏空尚德、不愿放弃个人利益拯救尚德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提议“无锡市政府出面购买公司2013年3月到期的5.75亿美元可转债,然后经国开行注资救助”,但这一救助行动的前提为施正荣将全部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这被施正荣拒绝。因为这可能使施正荣丧失对尚德的控制权。截至目前,施正荣个人持有尚德电力30%股份,其个人及家族合计持股超过60%。之后,无锡市政府的态度也变得暧昧。对此,龚学进公开表示,现在施正荣和金纬的首要工作都是寻找新的投资者,其次要取得政府的信任,最后才是客户。如今摆在尚德面前的是两条路:其一,施正荣及其家族出让部分股权给无锡国联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这两家地方国企;其二,两大地方国企不直接投资,而是作为牵头人吸引其他投资者入股尚德。说到尚德的未来,龚学进仍很有底气:“尚德还有希望,还有救。这是必须的。怎么可以倒下?不可以倒下,也不会倒下。”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决心专注经营并锐意变革,以图突围脱困,以谋重生涅。”无锡已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尚德是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在当地“东方硅谷”的构想中,新能源被视为核心产业。一位尚德的管理人员粗略估计,当地为尚德配套的企业有上百家。因此,尚德破产引发的连锁效应或将成为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