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q不确定性经济学不确定性经济学(UncertaintyEconomics)不确定性经济学的概述不确定性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大家族中派生出来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派。在经济理论中,对不确定性的分析和认识不仅是经典的(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信息经济学、行为以及实验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新兴理论、以及现代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劳动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不确定性的分析和认识不仅决定着经济学对现实的分析和解释力,同时也是经济学现代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不确定性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学通过研究人的经济行为来分析社会的经济现象,又将人的行为过程描述为决策过程。因此,经济学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人的经济决策的原则或者方式是什么?对此,经济学的回答是最优化,或者理性。在确定条件下的理性决策原则是很容易理解和说明的,例如,经济学教科书中描述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以及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但是,一般而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的。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原则是什么?这是一个更为一般性的问题。对此,经济学的认识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学期望值最大化原则。贝努里的实验证明了这个原则应用于经济行为是有问题的。希克斯等人也对这个决策原则的合理性进行了争论并提出了一些观点。这些争论直接导致了后续的主观期望效用理论的形成。在经济学领域,门格尔、费雪和埃奇沃斯都曾经指出风险和不确定性将深刻地改变整个经济学的体系和内容。奈特最早论述了风险和不确定性概念对经济研究的重要性,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定义。希克斯、凯恩斯、斯蒂格勒、哈特等经济学家开始用风险和不确定性解释利润、投资决策企业结构等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冯·诺伊曼和摩根斯顿(vonNeumann&Morgenstem,1944)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这个理论被萨维奇(Savage,1954)以及Anseombe和Aumann(1963)完善为主观期望效用理论。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称为主观期望效用理论或简称为SEU理论。同时,作为主观方法的另外一种的“状态—偏好”方法也由阿罗(1953)和德布鲁(1959)提出。这些理论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出发点。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第三个阶段是以一般期望效用理论的发展为标志。这一阶段发展的缘由主要来自于经济学家认识到SEU理论对现实的背离,例如著名的阿莱悖论和埃尔斯伯格悖论,以及依状态(State-dependent)效用等。这些背离促使各种各样的新理论陆续出现。这些新理论的一个共同之处是试图扩展主观期望效用理论的假设,建立更为一般化的理论。同时,将风险和不确定性用于对生产、消费、投资以及分配等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对各种经济组织结构的分析大量涌现。这些分析不仅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对现实的分析和解释,同时也改变了经济学自身。总之,不确定性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看待世界的方法,成为推动经济学不断发展的一个十分活跃的增长点。不确定性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一、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这里在萨维奇(1954)提出的“人与自然博弈”体系下简要介绍SEU理论的基本内容。决策者选择的是行动(或者行动的过程),那么,如何描述行动(acts)?在Savage的理论中实际上用两个基本概念——事件(events)和结果(Consequences)来描述行动。事件是世界的状态(stateoftheworld)的集合,世界实际上是决策者所面对的外部事物,一个状态就是对世界的一个描述。结果实际上被萨维奇描述为对决策者具有价值的任何事情。一个行动被定义成一个由世界的状态空间到结果空间的映射(function)。不同的行动就相当于不同的映射。所有可能的行动就构成了行动空间。我们可以记S为状态空间,C为结果空间,A为行动空间。这样,一个行动可以定义为C=a(s)。或者采用人与自然的博弈的方式,表述为C=f(a,S)。从状态和结果之间关系的角度讲,决策者选择行动相当于在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上押赌结果,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