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读后感集锦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由胡歌、刘涛和王凯等主演的《琅琊榜》,但看过原著的有多少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网友对原著的读后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欣赏吧。01我是先看电视剧再看小说,这样对于主演的样貌已经定型,可能与其他人感觉就不一样啦。这本书主要是梅长苏帮助靖王上位的故事。故事到了选靖王那基本就能确定结局啦。诚如其他人说的那样,太顺风顺水啦。这一路走来差不多都在梅长苏的算计之下,偶有突发事情也能被他巧妙的解决。一想到天才就本能想到诸葛亮。当然表面上这两者是不能比较的。因为一个是权谋,一个是军事。但是其中内核是可以拿来比较。这也是为什么同为天才,梅长苏看上去就有点不真实,而诸葛亮就真实呢。首先当然是确有诸葛亮,其次是不确定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是梅长苏却是智者千虑万无一失。还有一点是诸葛亮的对手都是会去见招拆招,诸葛亮也不是全盘掌握,而梅长苏却是感觉拿着攻略在跟其他人斗。再谈梅长苏周围都是一群重情重义之人,在江左盟里出现人物性格都太单一,首先是唯梅长苏命是从,二是重义气。其他人物性格描写让人记忆不深刻。这样就给人一种空中楼阁一般的情义。虽说琅琊榜确有以上两点,但是这不得不说是一本好看的小说。02《琅琊榜》作为20XX年大热的网络小说,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可谓一个成功的ip。它在情节和人物刻画上可谓可圈可点。步步为营的权谋争斗,暗流涌动的太子党争,将大梁山雨欲来的环境描绘的细腻真实。而梅长苏、萧景琰、蒙挚等人的塑造也可谓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可是,《琅琊榜》作为一部小说,仍有许多瑕疵。这些瑕第1页共5页疵大多数与情节无涉,只关乎历史细节等问题。虽然说小说毕竟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但我相信精益求精总是没有错的。接下来,我们就从历史的角度来细细扒一扒《琅琊榜》中的错漏。我这里用的《琅琊榜》来自四川文艺出版社,是电视剧播出之后的修订版,大概也是现在市面上的通行版。从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我们可以看出,故事是发生在萧梁时期。南北朝时期的梁可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朝代。开国皇帝萧衍曾经三次舍身佛寺,弄的百官惶惶不安。萧梁国祚五十五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故事放置在这个历史背景当中,并无不妥。但是,故事开篇第一句就露了怯。金陵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南京古称,但是此时,南京作为首都却是名叫建康。金陵一词来源已久,相传是楚威王于石头城筑金陵邑而得名。但在三国时,孙权定都于此,改名建业(此前叫秣陵)。之后魏晋和南朝就一直叫建康。而故事当中的的北燕和大渝在这个时期是根本不存在的。北燕早在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就被北魏所灭。而北燕的皇族姓氏是冯而不是拓跋。在这之前,燕的皇族姓氏是慕容。顺带提一句,金庸《天龙八部》中,慕容博心心念念要恢复的,就是这个北燕。大渝听名字应该在重庆一带,这个地方在当时是在梁的版图以内的。还有,故事开篇就写到为霓凰郡主选郡马hellip;hellip;郡马。那是个什么东西。我只知道给公主选的叫驸马,难道郡主的夫君就叫郡马。要知道,驸马一词原本是来源于驸马都尉。这个官职在汉武帝的时候设置,顾名思义掌管副车之马。到了魏晋时期基本形成惯例,成为公主丈夫的专属官职,也就渐渐没有了实际工作。所以这样看来,郡马一词大大不通。不过,郡马这种误称由来已久。欧阳修的笔记《归田录》中就有:官制废久矣,今其名称讹谬者多,虽士大夫皆从俗,不以为怪。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驸马都尉,故谓之驸马。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也。称谓虽有,但都是民间讹称,像言豫津等人自不应当犯这种错误。而且故事的历史背景离驸马制度形成相去未远,更不应当有这种荒谬第2页共5页的叫法。至于官制方面,《琅琊榜》当中的错漏就更多了。作者在用的时候往往只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官职信手拈来,并没有考虑它是何时出现的。比如说京兆尹这个官职,一般只会在国家定都西安的时候才会用这个称呼,其他时候似乎并没有这个用法。再比如沈追担任的户部尚书这个官职,是到唐太宗以后才确定的。户部在隋朝名为度支,唐初改为民部。后为了避李世民的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