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十九大报告谈新时代的质量变革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质量强国”,“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前,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实际,持续出台纲领性文件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1996年至今,先后出台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质量发展纲要》(2011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简称提升指导意见)三个纲领性文件。无论是质量振兴、发展还是提升,基本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促进质量的发展进步。但是,新时代的质量变革比以前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朱兰博士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和平占有市场最有效的武器,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理念的创新是发展的前提。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质量强国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和平占有市场最有效的武器、是社会发展最强大的驱动力。无论是《质量振兴纲要》还是《质量发展纲要》,这些纲领性文件都是由国务院主导制定,以国务院的名义发文公布。质量强国战略是在2011年后才被写入《质量发展纲要》,体现的主要是中央人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对质量振兴发展的行政意志。《提升指导意见》由党中央国务院主导制定,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文公布。质量强国战略第一次写入了党中央国务院主导的质量纲领性文件,不仅体现了中央人民政府对质量振兴、发展的行政意志,更加体现了党中央对提升质量、建设质量强国的政治意志。此后不久,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这是新时代国家质量战略最直接、最具体的、最坚决的政治宣言。新时代的质量变革充分体现了质量强国新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新的形势特征第1页共3页《提升指导意见》有四项基本原则,其中第一项原则就是“坚持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要求党委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四个方面都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质量”,执行的主体“各级党委”在前,“各级政府”紧随其后。这样的表述,体现的是质量第一的原则,体现新的形势特征。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要求“坚持择优扶强的原则”,执行的主体是“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当时,“质量第一”仅仅是作为一种观念要求企业树立。到了2011年《质量发展纲要》原则是“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执行的主体是“国务院质量主管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质量发展纲要》并没有充分强调质量第一的原则。所以说,新时代的质量变革,体现了“党委政府坚持质量第一”新的形势特征。“质量第一”这种新的特征也被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体现了改革的主攻方向新时代质量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推动国家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纵观我国近代以来的发展,主要反映了“质量”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处理。不提建国初期“多快好省”、“超英赶美”等强调“速度第一”的历史。就以最近20多年三个纲领性文件的发展为例。《提升指导意见》在“质量第一”基本原则之后,明确提出第二项基本原则“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这项原则对比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坚持择优扶强的原则”和2011年《质量发展纲要》“好中求快的原则”,明显体现了不同的政治判断。1996年的原则更多的是强调“先富起来”、“速度第一”的原则,强调速度效益和规模效益。体现的是不讲平衡,不求全面的质量振兴。2011年的原则虽然已经开始强调“好”,但是对“快”还是念念不忘,最终还是要强调“快”,强调“速度第一”的原则。这是都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在微观领第2页共3页域体现出来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处理原则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