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坡村调研报告这次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我局积极开展“进村入户”活动,深入到基层,走向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根据局统一安排,按照工作组的部署,我们组在王局长的带领下主要负责官坡村八、九、十、十一四个生产组的进村入户工作。通过脚踏实地挨家挨户走访,初步了解掌握了官坡村九到十一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官坡村面积比较大,位于XX县区冷水镇西南方向,三面环山,该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离荆襄高速公路、207国道仅10公里,距黄金水道江汉码头仅4公里,省道皂当路横穿全村,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该村由11个组组成,其中以九组人口最多,我们组负责的九到十一组分布在村口,共九十户人家。谷堆村主要集中4个姓氏分别是:林氏、贾氏、王氏和何氏。谷堆村总人口1520人,其中男性为780人,女性为740人,男女比例约1:1.02左右。总户数为420户、8个村民小组。其中行政村6个组。自然村2个组,耕地面积为1052亩,除去退耕还林、小坡地、水土流失、建设生活用地等人均不足0.5亩、总劳动力有800人,80%出外打工,但是由于前几年我县执行国家政策关闭小煤矿较多,造成我村相当部分群众没活干、剩余劳动力较多约占总劳动力的45%。由于生产技术、条件、气候等原因,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工业方面,现有13个民营企业,其中4个磨料厂、3个加工厂、1个塑料颗粒厂、1个陶璃厂、1个石子厂、1个灰楼厂。但是我村的自然条件恶略,没有任何矿产资源,人均收入比较低,只有600到800元之间。村子里有大约30户个体养殖,主要饲养鸡和猪。谷堆村,村名由来已久,村名是历代村民传承下来的,关于村名的历史沿革,村中老人也知之甚少,仔细询问村中会计得知,村名是历史的叫法,延续至今。村中也有不少历史传说,第1页共18页但是没有文字记载。以下几个传说都是通过村民的口述整理下来的。第一个传说:以前在进入谷堆村的时候没有村口的那个引水渠,而原来的位置是一个土丘,土丘上面有一棵年代比较久远的枣树,相传在修那个引水渠的时侯需要砍掉那棵枣树,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个枣树被砍之后,一天到晚不停的流血,真的叫人匪夷所思。第二个传说是说谷堆村的风水位置是九龙朝凤,9座山头是九个龙头对着1只凤凰。第三个传说是说在快进村口的右边山上埋葬着一位不知道朝代的郡主的夫君。谷堆村出过不少名人。现列举如下。林保健担任XX县区第二高级中学校长,林占北担任过三门峡师范学校校长,林拉圈洛阳设计院校长,何平石曾担任洛阳民政局所长,金向阳曾担任洛阳第四监狱副监狱长,王建设曾担任XX县区美的磁场厂长助理。二、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我村选拔配齐了村双委班子成员,设党支部3人,村委4人,其中交叉任职1人,借助学校教师办公。村双委工作制度健全且管理规范,如安全生产大台帐,会议记录,村务明细账等都有详细的记录。村双委领导配合默契、思路清晰、分工明确、脚踏实地,以“四议两公开”的方法统领全局,特别是今年,村双委开创性的开展工作,多方筹资,进行村村通计划硬化水泥2公里,造林荒山1000余亩。谷堆村设有1个党小组,从党员结构上来看,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大多学历较低,不利于我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对我村管理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根据我的实践调查,发现了影响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村农业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养殖过程中,过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第2页共18页(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免征农业税后,我村的基础财力剧减,财政“缺口”大,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的财力。我村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更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在思想素质方面,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