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5页名词解释第一章1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就是人把自己的加于其上的东西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3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这种社会关系,就叫做生产关系。5经济规律: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第二章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或两种属性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2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4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5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6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培养与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8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的能力或劳动生产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第三章1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2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工资是社会主义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其实质是按劳分配制度下归劳动者用于个人生活需要的必要劳动的转化形态。3剩余价值: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4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6剩余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也都是扩大和增加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价值规律在社会生产牡丹和特征上的延伸与表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目的性规律或特征性规律。第四章1资本循环:资本顺次改变自己的形式,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完成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整个运动过程。2资本周转: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3资本周转时间:资本一次周转所持续的时间,包括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里的时间。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商品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固定资本是一次投入,价值是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流动资本是一次投入,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5固定资本更新:固定资本的各种物质组成在使用寿命终结时所进行的物质上的替换。6折旧:按照固定资本平均损耗的程度把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中提取出,以折旧基金的形式加以积累,逐步进行补偿的过程。7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物质要素受到损失,主要是由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价值上受到的损失,主要是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引起的价值贬值。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用公式表示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总值加上一年内流动资本周转总值除以预付资本总值。9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公式M`=M/V=m`·v·n/V.10交易费用:是指一次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它包括信息搜寻费用、谈判缔约费用以及对履约过程中发生的变局进行调适和对可能发生的违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