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5.2时期、生产成本和利润上大学的代价是什么?上大学是要花钱的,也就是有成本的。根据目前的状况,每位大学生三到四年中学费、书本费等各种支出约为3到4万元。这些钱是要实实在在支出的,称为会计成本。然而,上大学的代价不仅如此。为了上大学,要放弃工作的机会。因放弃工作而放弃的工资收入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例如,一个人不上大学而去工作,每年可得到1万元,四年的机会成本就是4万元。上大学的代价就是会计成本4万元和机会成本4万元,共计8万元。我们上还是不上呢?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人通过上大学可提高工作的能力,以后会得到更多收入。例如,没上过大学的人,一生中每年收入1万元,自18岁工作到60岁退休,共计收入42万元。上过大学的人,一年收入为1.5万元,自22岁工作到60岁退休,38年共计收入57万元。上大学的人一生总收入比没上大学的高出15万元。上大学的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为8万元。15万元减去8万元为7万元。这就是上大学的经济利润。所以,上大学是合适的。这就是每个人想上大学的原因。但也有特殊情况。例如,一个有篮球天赋的人,若在高中毕业后去打篮球,每年可获得200万元收入。这样一来,他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800万元。远远高于一个大学生一生的收入。因此,他应该去打篮球。他不上大学的决策就是正确的。所以,你到底上不上大学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机会成本。利润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眼中的是不同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一例。假设王先生用自己的银行存款30万收购了一个小企业,如果不支取这30万元钱,在市场利息5%的情况下他每年可以赚到1.5万元的利息。王先生为了拥有自己的工厂,每年放弃了1.5万元的利息收入。这1.5元就是王先生开办企业的机会成本之一。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法来看待成本。经济学家把王先生放弃的1.5万也作为他企业的成本,尽管这是一种隐性成本。但是会计师并不把这1.5万元作为成本表示,因为在会计的账面上并没有货币流出企业去进行支付。为了进一步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之间的差别,我们换一个角度,王先生没有买工厂的30万元,而是用自己的储蓄10万元,并以5%的利息从银行借了20万元。王先生的会计师只衡量显性成本,将把每年为银行贷款支付的1万元利息作为成本,因为这是从企业流出的货币量。与此相比,根据经济学家的看法,拥有的机会成本仍然是1.5万元。现在我们再回到企业的目标——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方法衡量企业的成本,他们也会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总收益减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只减企业的显性成本。门面房是出租还是自己经营假如,你们家有一个门面房,你用它开了一家杂货点。一年下来你算账的结果是挣了5万人民币。你觉得很高兴,用经济成本分析你恐怕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你没有把隐含成本算进去。假定,如果门面房出租按市场价一年是2万;假定你原来有工作年收入也是2万;这4万就是你自己经营的隐含成本,从经济学分析来看,应该是成本,是你提供了自有生产要素房子和劳务所理应得到的正常报酬。而在会计账目上没有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这样算的结果你一年没有挣5万,只是1万。如果再加上自己经营需要1万的资金进货,这1万的银行存款利息也是隐含成本。这样一算你自己经营就非常不合适了,应该出租;但是如果你下岗,也找不到高于3万的工作,还是自己经营为上策。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之间的区别说明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重要不同。经济学家关心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因此,当他们衡量成本时就包括了隐含成本。而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结果,他们只衡量显明成本,但忽略了隐含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又称替换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例如,某人拥有100万元资金,他可以把这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