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7页20050字第一讲市场经济理论和模式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有关市场经济的理论与西方学者市场经济的论述对我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以有益的启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一、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尽研究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的现象和规律有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这些剖析除去其资本主义的条件与特征,是对市场经济共性的科学论述。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建立仍有深远的指导作用。(一)市场经济及其产生马克思认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推而广之,市场是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虽然马克思没有使用“市场经济”的概念,但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对市场经济显然是有所指的。简单讲,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大行其道、交换关系普遍存在的经济,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在文明状态中,每个人都靠交换来生活,并成为一种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说也成为商业社会”;也曾引用德斯杜特·德拉西的言论:“社会是一系列的相互交换,商业就是社会的整个本质”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点之一是把它的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他还说过:“价格古已有之,交换也一样,但是,价格越来越由生产费用决定,交换渗入一切生产关系,这些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自由竞争的社会里,才能得到发展,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充分”②。从内容看,马克思所说的商业活动,以商品生产为特征的生产方式正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市场经济方式。马克思有个与“市场经济”概念相类似的概念——货币经济。1893年马克思曾指出,美国从一诞生起就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在美国,货币经济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完全确立,而在俄国,自然经济还是常规,几乎毫无例外。他还指出,货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只有靠牺牲农民利益才能建立起来,农民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为货币经济所排挤。从经济发展史看来,马克思所称的货币经济阶段与现在所称的市场经济阶段也是一致的。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论述市场经济的产生。在生产力方面,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是随着社会分工、生产的社会化而产生的。马克思指出:“交换的需要和产品向纯交换价值的转化,是同分工,也就是同生产的社会性按同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7页。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102页。第2页共17页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7页一程度发展”①。“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②。在生产关系方面,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的产生是由于存在不同的所有制和人与人之间新的依赖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它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但是,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也成为商品。马克思还指出,市场经济是随着人身依附关系解除、交换关系普遍确立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式。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既要以生产中人的(历史的)一切固定的依赖关系的解体为前提,又要以生产者互相间的全面依赖为前提,每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同样,他的产品转化为他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消费。交换是以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剩余和对他人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为基础的。(二)市场经济主体论马克思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资本论》第1卷第2章《交换》中开宗明义:交换过程是一种彼此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所参加的社会过程,而他们又只是以商品所有者的资格来参加的。“商品是商品所有者通过共同的意志行为,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必须寻找它的监护人——商品所有者”。“交换的代理人是承运人和商人”③。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主体的论述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要有主体。没有主体,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上去交换,没有主体就不会有市场经济。第二,市场经济主体必须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