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参与者:昝成班级:热动01班学号:000766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单位:热能工程系指导教师:史琳教授时间: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摘要中、低温余热资源的合理回收利用作为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和环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热力学、经济性、系统工程和决策的角度研究中、低温余热回收系统优化的热经济学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以求同时达到节能、环保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课题分别从热经济性、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分析、比较和判断余热回收系统可行性的一系列指标:资源回收指标、水污染指标、大气污染指标、水污染指标、固体污染指标以及其他污染指标,并导出了各个系数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联式。针对从原始的能量系统向余热回收系统转变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多目标特性,本文将热经济学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相结合,以上述得到的一系列指标为基础,提出了一个从经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余热回收系统可行性的评价体系——基于热经济学理论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LCEBT)。本文作者协助张心卉硕士对二步法磷酸生产余热回收改造进行了工程计算,并将其作为分析实例,更加明确了LCEBT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工程意义,这一过程为进一步完善LCEBT评价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关键词:中、低温余热资源,热经济学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基于热经济学理论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LCEBT)目录第一章前言……………………………………………………………………11.1背景……………………………………………………………………11.2中、低品位余热资源利用的现状……………………………………11.3国内外同类研究水平与进展…………………………………………41.4本SRT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5第二章基于热经济学理论的余热回收生命周期评价体系…………………62.1引言……………………………………………………………………62.2研究方法………………………………………………………………6第三章对于热法磷酸生产余热回收改造的生命周期评价…………………123.1研究对象………………………………………………………………133.2研究范围………………………………………………………………133.3生命周期的清单分析………………………………………………133.4技术性评价……………………………………………………………133.5经济性分析……………………………………………………………143.6环境性分析……………………………………………………………143.7案例总结………………………………………………………………17第四章结论……………………………………………………………………17参考文献…………………………………………………………………………18第一章前言1.1背景一九九六年三月,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纲领中把“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作为实现我国战略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中指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狠抓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是提高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国策[1]。能量是推动过程进行的源泉和动力,能量的转换、能量的利用和能量的回收三个环节构成了过程用能的一般规律。随着过程工业的发展,能量转换和利用的单元设备的能量利用率已较高,所以整个能量利用系统的合理优化配置和能量的综合利用,就成为决定能量利用率的关键,能量的回收环节也成为过程工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往对高品位余热的回收进行过很多探索和实践,如余热锅炉、余热发电、联合循环等。但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及中、低品位能量回收技术的发展,对大量存在的中、低品位能量的回收开始得到重视。对中、低品位能量的回收,不仅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也有利于减少环境的热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中、低品位能量回收的经济学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1.2中、低品位余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