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农村环境建设调研报告旅游社会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农村旅游资源的生态性、基础的薄弱性、经营的单体性,决定了农村旅游的社会环境建设至关重要。事实正是这样,随着农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农村旅游的社会环境建设如道路交通、安全卫生、民风民俗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值得旅游管理部门或从业人员认真思考。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主体缺位。农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以一家一户为单元,责、权、利很清楚,村民往往注重餐饮住宿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而对属于公共事务的社会环境建设则不大重视。造成农村社会环境建设主体缺位的原因,一是政府重视不够;二是村委会或旅游行业协会管理不力。农村旅游社会环境建设的滞后,反映的是乡风民俗的落后,村民素质的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城里人大煞风景。北京平谷海子村依山傍水,紧邻金海湖景区,区位优势明显,起初民俗旅游红红火火,但后期村子环境建设跟进慢,特别是脏、乱、差现象严重,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游览兴致,民俗旅游示范村成了后进村,深刻的教训使村民认识到环境建设刻不容缓,弄不好就会砸了牌子。二是重“硬”轻“软”。农村旅游社会环境建设包括硬件(如道路、厕所等)建设和软件(如村民素质、民风民俗等)建设两部分。一些农村旅游发展较快的地方,对农村旅游的社会环境建设理解上有偏差,认为环境建设无非就是修桥铺路、建厕所,而对于建章立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则考虑不多,结果造成了环境建设发展不平衡,“软”“硬”不同步,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旅游的发展。事实上,就城里游客而言,他们对农村硬件建设不会十分挑剔,但对农村软件建设则很在意。有的村民不懂服务程序,甚至缺乏基本的服务用语,热情有加难体现,真诚服务难看出,让城里游客不免失望。三是城市化倾向。一些农村旅游点大笔开支用于环境建设,俨然就像是一座小城镇,全没了农村旅游的特色,反而让城里第1页共3页游客大迭眼镜,给了低分。农村旅游社会环境建设要把握尺度,既不能勉强对付,又不能盲目攀高,要体现经济实用的农村特色。二、主要内容1、修筑村级公路。农村旅游的开发,首先要解决可进入性的问题,修好村级公路,将农村旅游点推出去。严格意义上讲,村级公路应是农村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修筑村级公路,要力求体现农村特色,成为吸引城里游客的一道风景。所以,不一定非要修成柏油水泥路,只要耐久、平整、实用即可。2、建好停车场地。农村旅游者大多是自驾散客,随着农村旅游的发展,团队旅游开始增多,建立停车场势在必行。许多农村旅游目的地,由于没有专门停车场,游客车辆乱停、乱放,既影响景观,又危及车辆安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回头率。停车场建好后,还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让游客车停得放心,人玩得开心。3、建立信息网络。城里居民到农村旅游,虽然避得是城市的喧嚣,寻得是农村的宁静,但在当今信息时代,却不能缺少与外界信息的沟通,因此,要想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就必须解决信息畅通的问题。网络信息许多地方还是空白,网络信息的滞后,一定程度造成了游客只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回。北京昌平麻峪房子村推出数字化后,游人过夜者甚多,其中“数字”起了很大的作用。4、建好公共厕所。一些农村特别是旅游初创阶段的农村,普遍缺乏卫生清洁的公厕,许多游客到达后不得不进入指定的农家院落,这是一般游客不情愿的。从这个意义讲,农村旅游尤须进行一场厕所革命。北京平谷红石门村开发旅游,建立公共厕所首当其冲,不失为超前之举,明智之举。5、建立环保系统。长期以来,农村的环保是建立在大自然自洁的基础上,在农村相对封闭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农村生活对环境和大自然的自洁能力基本上能够保持平衡。农村旅游随着人流物流的增大,这种基本平衡极易被打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光受到破坏,城里人最讲究的卫生状况难以保证,旅游便难以持续发展。第2页共3页6、普及旅游知识。作为农村旅游主体的村民,除了具备一定的社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能够接待游客的旅游知识。当今村民普遍旅游知识缺乏,应定期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