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页“和”的回归和式就是合适——中国别墅产品型态的沿变及走向研讨会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别墅市场,经过多年的哺育及成长之后,已经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容量。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至2006年,北京单套总价500万元以上的别墅,供应量将在5000套至7000套左右,总市值不下300亿元。巨大市场,迅猛发展的行业,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中国别墅经历了舶来的西式居所,目睹了中式的豪宅巨院,在二者的争奇斗艳中又迎来了中国别墅产业第三代的形态变革——“和”的回归。事实上,中国企业从“竞争”到“竞合”,从一味追求规模与速度,到目前对价值观与观念的反思,都表明了整体经济社会对于道德力量的强烈诉求。当观念层面的巨变反映在社会生活当中时,我们看到的就是产品载体型态的不断沿变,无一不昭示着中国的别墅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时代。※1998至2002年别墅产品型态:西风渐进1999年至2002年,随着中国别墅市场的复兴,古典奢华、简约大气的西式别墅成为中国别墅风格的主流,欧美风格的别墅一度占据了市场份额的百分之百。时至今日,欧美、澳洲风格的别墅仍然拥有接近百份之八十的市场占有率。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在于,年轻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别墅设计上缺乏成熟建造理念,而开发商在巨大利益空间的吸引下,基于满足欧美各国使馆人员、外资企业中国首席代表、先富国人等消费群体的需要,通过最简捷的“拿来主义”欧美风格、澳洲风格的别墅拷贝、空降过来。西式别墅的大举舶来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别墅最为显著的特征。主要代表:欧式:玫瑰园、财富公馆、瀛海名居、威尼斯花园、香草天空、水印长滩(橘郡)北美:纳帕溪谷、碧水庄园、紫霞谷、万城华府澳洲风格:雪梨澳乡※2002年至2004年别墅产品型态:中式庭院的复兴2002年至2004年,中国别墅行业迎来了中式庭院建筑的兴起。别墅作为具有极强个性化的居住载体,单纯的模仿、拷贝难以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当中国的别墅追逐者熟识了西式别墅的特质之后,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传统文化的迥异、民族特性的差别,中国的别墅市场需要契合中国消费群体居住习惯的建造风格,需要的是具有民族特制的居住形式,这促使中国本土的别墅建设出现了一股理性的回归大潮,从追根溯源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式别墅的复兴以成都“清华坊”为起始,以“观唐”而闻名,它们有别于西式别墅的开放式结构,以院落包围房屋,融合了四合院围和私密性、江南园林风雅静美、西方民居舒适便利,中式别墅是体现了文化复兴在建筑上的烙印。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发掘与思索,为中国的别墅行业吹起了充满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国风”,在开发商与设计师的努力下,中式别墅已经赢得了近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主要代表:清华坊(2002年成都)第2页共4页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页香山·甲第、观唐、易郡、运河岸上的院子※2004年至2005年别墅产品型态::“和”的回归2004年至2005年,中国别墅行业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后,通过对中、西别墅风格的汲取与融合,衍生出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和”式。它以东方思想的“圆满”作为文化基点,在追逐中式别墅本源的同时,汲取西式风格的精髓,以U形半开半闭的独创形式克制单一、消解随意。“和”式的出现,是基于开发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不断发掘、对西式局所精髓的深入的探究,在二者的融合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它并非狭义的符号复制,而是一种立足传统的升华,通过将中、西别墅有机的结合,创造了更富于文化气息、更具人性价值、更高功能效用的空间居所,力求用“独创意义”改变中国别墅中充斥的“借用符号”。主要代表:金碧湖畔等通观中国别墅市场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间“西风渐进”与“中式庭院的复兴”两种风格的共性在于过多的体现出借用的符号,对于独创意义的展现十分匮乏;而“和”式,作为中国别墅的又一种形式转换,以独创意义大于借用符号的特质延续着中国别墅市场的发展。中国别墅巨大的市场容量以及迅猛发展,令多元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