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中常用的八种心理学效应德育教育中常用的八种心理学效应一、自己人效应走进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自己人效应能够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升起爱心,关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觉,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充分运用平行语言,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合理适当的自我同一性。做到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最终到达师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学校成为成长的乐园的最高教育境界。二、保龄球效应多褒少贬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到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那么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保龄球效应告诉我们,赞赏和批评其收效有多么大的差异。其实,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而面对指责时,不自觉的为自己辩护,也是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1/8美国钢铁大王安祖卡耐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就是史考伯做法。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积极鼓励和消极鼓励之间具有不对称性。受过处分的人不会简单地减少做坏事的心思,充其量,不过是学会了如何逃避处分而已。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好赞赏的技巧,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被球击倒的那7只瓶上,而不是忘不了没击倒的那3只。比方,有的学生做错了事,向教师坦白成认错误,教师不必再为学生的错误而责罚学生;而应看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愿意听取教师意见来改正错误的一面,对学生的举动表示赞赏;当一个学生第一天迟到30分钟。第二天,又迟到了28分钟时,老师如果因为他的迟到比昨天少2分钟而肯定他的进步,相信微缺乏道的2分钟一定会促进学生的转变,第三天他必然不会让老师失望。只要换一个角度,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德育就会收到神奇的效力。三、篮球架效应适度要求如果篮球架有两层楼那样高,那么对着两层楼高的篮球架子,几乎谁也别想把球投进篮圈,也就不会有人犯傻了;如果篮球架跟一个人差不多高,随便谁不费多少力气便能百发百中,大家也会觉得没啥意思。正是由于现在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工程,引得无数体育健儿奋争不已,也让许许多多的爱好者乐此不疲。篮球架子的高度启示我们,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对于这样的目标,人们才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2/8篮球架效应对德育的启示是,我们给学生树立的目标一要让学生力所能及;二是要不断提高。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有时机体验到成功的欣慰,不至于望着高不可攀的果子而失望,又不要让学生毫不费力地轻易摘到果子。只有不断给学生定出一个篮球架子那么高的目标,让大家都能跳一跳,够得着,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我们必须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注意教育目标的可行性、合理性。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开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子目标要与学生心理开展水平处于同一层次,使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到达,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第二、我们要注意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具体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德育也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原那么,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开展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前进的信心。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