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先进事迹篇一:新时期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与思考1新时期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民的思想道德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大力推进我县农村繁荣、和谐、稳定,最近,我们深入基层入村、入户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走访调查。实践证明,近年来,我们贴紧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得力措施使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农民思想道德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精神文明各项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呈现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通过我们深入细致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县农民思想道德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治思想觉悟显著提高,爱党爱国的意志和信念增强。近期,我们对14个乡镇350个农村家庭的调查表明,95%以上的农民表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社会主义信念,85%以上的农民拥有集体主义思想、乐于助人为乐。这说明当前农民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尤其是十七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群众的发展热情,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度。2、朴素、善良、诚实、本分的传统美德仍是农民的主流思想品质。在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下,大多数农民都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热情豁达、忠厚老实的淳朴民风,待人友善、为人诚恳仍是农民群众的基本性格,这些淳厚善良的传统民风依然是农村社会的主流。在我们对120个农村家庭的调查表明,87%的农民主张自己讲礼仪、诚信,也希望他人讲礼仪、诚信,85以上%的农民对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破坏公物等不讲公德行为,表示唾弃,80%的农民要求在农村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第1页共9页人品德的教育。3、市场意识逐渐增强,经营手段和方式越来越灵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农民传统的经营、劳务等思想观念在逐渐发生着转变。适应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经营方式和手段使农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同时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寻找务工经商途径、信息等多赚钱、挣大钱的意识、本领显著增强,部分农民还自由联合成立协会组织,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如蔬菜协会、水产协会、棉花协会、劳务协会等。4、婚姻婚育观念等悄然变化,少生优育已成新潮。农村恋爱婚姻观念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过去的“媒约之言、父母之命”已经被“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所代替,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婚姻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如通婚圈在逐渐拓展,通婚层次也在出现多元化,婚姻形式及各种需求越来越新潮、高档,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和富裕后的青年农民的新思想、新追求。同时生育观念变化更加明显,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已被少生优育所取代。5、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加迫切,重视科技教育已是农民共同愿望。调查中发现,有85.%以上的农民空闲时的生活方式是“看电视”,他们一致要求县镇村要多组织大家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集体性文娱活动,并希望镇村干部要多给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多传授种植、养殖等农业科技知识。农民对教育的重视也在与日俱增,65%以上的农民信奉“知识改变命运”,表示会千方百计让孩子多读书,多学知识。6、法律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推进,农民民主权利不断扩大,依法按政策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过去唯命是从的普通百姓,如今已敢对村干部说“不”。村民民主管理意识越来越高,参政议政的能力越来越强,一些村委会主任职务竞争非常激烈。调查中,85%群众希望坚持“村务公开”,80%的群众认为“村干部要定期听取群众意见”,75%的群众在与邻里发生纠纷时,选择“找干部协商解决”。与此同时,农民购买农资也比较理性,不盲目,不跟风,购买时都是货比三家,优中选优,第2页共9页并索要购买发票和信用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民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一少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上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