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人口因素分析与对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大量的非安全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过程等是影响“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放在战略高度,建立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和防范的市场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明若是自发发展,而不是在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澳”这是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对人类突飞猛进的工业文明发出的忠告。21世纪,人类已经认识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不仅影响该国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给全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带来直接威胁。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人口因素分析●人类的生存、发展状况与资源、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一方面,人类产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中,人口、资源和环境一起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人口与生态系统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反映了人口发展与生态环境又具有矛盾性。许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态环境的结果。●人口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和爆发,都要经一个孕育、发展的过程。公元3世纪以前,中国大地基本上保持原始的状态,自然资深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秦朝统一中国以后,由于人口的增加,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人们对黄河流域进行大第1页共4页肆的开垦、森林开始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从当前来看,由于森林资源减少和野外动植物栖息地受到破坏,以及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我国很多珍贵稀有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这一系列生态环境的不可逆转性破坏正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间接影晌科学技术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逐步摆脱蒙味和贫穷,走向文明和富裕,但同时对全球生态环境安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全球气侯变化为例,由子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球表面温度每10年上升0.3摄氏度。全球气侯变暖的最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海平面的上升。全球气候对地球植被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植被对气候的适应性,二是气候对植被的反作用。因为每一气候类型都有一套相应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的消灭速度比6500万年的任何时期都要快1000倍,20世纪大概有120种哺乳动物灭绝,目前每天约有100个物种在消失。●“贫困人口——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人口贫困”的不良循环贫困的形成与诸多的自然、社会、历史因素有关。如自然生态条件恶劣、人口增长过快、科学技术落后、交通信息闭塞等。由于人们迫于生存的需要而对森林、耕地等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劣,这又反过来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条件变得更加困难。形成了“贫困人口——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人口贫困”的不良循环●确保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生态环境平衡存在一定的脆弱性,生态赤字不断膨胀,生态事故频繁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建立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和防范的市场机制生态环境的安全市场激励和限制机制是改变企业、家庭、第2页共4页农民和政府部门的行为方式,克服市场缺陷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可说并不是生态环境和物质技术条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关键在于对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鼓励机制和对破坏人类生态环境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建立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和防范市场机制,首先必须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使损害、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外部成本和保护、培育生态环境的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的在经济决策时,考虑生态环境对自身的经济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