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同志关于退耕还林工作的讲话(2002年12月5日)同志们:刚才,明义同志对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全省林业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省退耕还林工作再强调几个问题。一、充分认识退耕还林工作的重大意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的高度,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发展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最根本、最持久的措施。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重大任务。我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庞大的人口基数及持续增长的态势,将使全省长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尖锐矛盾。当前,我省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全省经济和社会—1—的可持续发展。据调查,我省水土流失面积5000多万亩,占全省山区国土面积的44.1%。因此,开展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开展退耕还林,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民增收趋缓。特别是加入wto之后,粮食生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农民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发展林果、林药、林草业,不仅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能够促使一大批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走向城镇,转向第1页共14页二、三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开展退耕还林,还能够帮助消化大批粮食。目前,我国粮食充裕,库存压力很大,退耕还林,以粮食换生态,为卖粮难找到了一条好的出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正确决策。开展退耕还林,也为林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国家在财政不很富裕的情况下,每年拿出巨额资金用于植树造林,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黄河流域的退耕地,每造一亩生态林,国家在8年中将补助1330元;每造一亩经济林,国家在5年中将补助850元。长江流域的退耕地,每造一亩生态林,国家在8年中将补助1890元;每造一亩经济林,5年中将补助1200元,而且这些投资直接补助到农民手中,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拉动了内需。因此,开展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2—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强化措施,努力推动我省退耕还林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二、扎扎实实抓好退耕还林工作我省退耕还林工作自2000年试点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全省共完成退耕还林330万亩,总投资6亿多元,营造生态林265万亩,经济林65万亩,可使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3%。各地在组织管理、落实政策、建设模式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出现了不少先进典型,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我省退耕还林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重点不突出,任务过于分散,形不成规模;生态优先的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经济林比例偏大;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林粮间作现象,不按国家要求进行;甚至有的地方截留、挪用、滞留工程建设资金,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2003年国家安排我省退耕还林任务380万亩,超过以前我省年度造林面积的总和。要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级党第2页共14页委、政府要充分认识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3—要精心组织,及早行动。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关键季节,各地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组织群众开展退耕还林工作。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及时把退耕还林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和山头地块;要广泛宣传政策,深入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退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