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作者:郑素敏来自:河南省永城市第七小学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文质兼美,但是对于某个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却显得过于深奥了。如何教好这些课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特点,把握深文浅教的教学目标教学前,教师能否深入钻研教材,能否把握文章的特点,是深文浅教的前提。因为有的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哲理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如《钓鱼的启示》、《海上日出》等课文。所以我们要深入解读,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特点。同时要根据学段教学特点,把握深文浅教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起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与生活经验背景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前者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起点,后者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主要依据。备课的深入,是为了教学的浅出,让学生明明白白的感悟、体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深文浅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教学重点同时是教学难点的,要去突破。是文章的难点,但不是教学重点,可以淡化甚至忽略。如,低年级的寓言、古诗的教学,寓意可以淡化,古诗意境的深入品味可以忽略;高年级的辞藻华丽类的讲读课文的教学,可以忽略大部分词语的教学;对哲理性很深刻的课文,对人与事的感悟、体验要充分,对哲理的认识则可以点到为止。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读的引导,就默读来说,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有边读边想象的默读,有深入理解词句篇章的默读;朗读呢,有为了了解主要内容的感知性的朗读,有在老师用语言或画面创设的情境中的体验性的朗读,也有分角色的体验性的朗读等等,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段特点,引导朗读或默读,并在读中体验。根据文章特点,找准突破的支点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兴趣,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知为易懂。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维护和平的艰难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可以用战争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课文体会战争的残酷;用维和部队的感人画面,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和平的可贵和保卫和平的艰以知识或时代背景的介绍为支点有的文章,学生因为缺少相关知识而难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如《放弃射门》,学生如果平时对足球比赛常识没有基本的了解,很难理解福勒放弃射门的行为的高尚。因此,教学前,要对足球的比赛作适当的介绍,补充有关时代背景,才能使学生领会到课文的意义。总之,深文浅教,教得深入浅出,是教学的高境界,值得我们不断的去探索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