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预防措施1回填土回填后产生沉降塌陷现象1.1.1产生原因1、回填土没有分层夯实。2、没有选用优质土。3、采用水泡法沉实含水量大。1.2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1、回填土采用200mm厚一层人工回填,每层采用机械夯实。2、选用原状优质土,不得含有杂物,保证达到夯实系数。3、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2陶粒墙体裂缝:2.1产生原因1、陶粒养护期不够。2、施工方法不当。3、不同材料交接处出现裂缝。4、没按图纸要求加设圈梁与构造柱。5、拉结不满足要求。2.2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1、应满足7天养护期,破损开裂不合格的砌块不准使用。2、在砌筑陶粒墙时,墙体的砌筑高度不能超过一步架,陶粒墙砌完后不能直接抹灰,所有电气,综合布线消防等管线必须同时砌在陶粒墙内侧。砌筑时不能一次砌到顶,顶部采用斜砌法。隔墙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砌筑砂浆应饱满。3、在不同材料界面相临处抹灰前设防裂钢丝网,确保因不同材料产生收缩变形不同,造成墙体裂缝。4、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当砌筑高度大于3.5m时建议建设单位加设构造圈架,当墙长度超过5m时加设构造柱,为保证砂浆饱满度采用“平打灰贴砌法”。5、按设计要求垂直方向每500㎜设墙体拉结筋2ф6.5。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实行各专业联检制,分项工程完毕后,组织联检验收合格放行。3墙面抹灰裂缝:3.1产生原因1、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2、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使用不当。3、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率较大。4、窗框两边塞灰不严,经开关振动,门窗框处产生空鼓、裂缝。3.2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1、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做好:1)陶粒基层表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表面太光滑的基层要凿毛。2)墙面脚手孔洞应堵塞严密;水暖、通风管道通过的墙洞和剔墙管槽,必须用1:3水泥砂浆堵严抹平。3)不同基层材料如陶粒与混凝土墙面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搭接宽度应从相接处起,两边不小于100mm。2、由专人负责配制砂浆,控制原材料,保证砂浆配合比。3、抹灰时分层进行,控制抹灰厚度,不能一次过厚,减少抹灰层收缩。抹灰前墙面应浇水。陶粒混凝土表面孔隙率大,应提前两天进行浇水,使渗水深度达到8-10mm。4.在安装塑钢窗时,固定好连接件,连接件间距为500-600㎜,安装牢固,防止窗框空鼓裂缝。4梁、板、柱混凝土表面抹灰处产生空鼓脱落现象4.1产生原因由于混凝土表面光滑与抹灰层粘结不牢4.2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在抹灰前用1:1水泥砂浆掺建筑结构胶,搅拌成稠状,掸在混凝土表面形成针状。在终凝后洒水养生2~3天,强度上来后方可进行打底抹灰。5墙面结露5.1产生原因1、混凝土柱、梁部位有“热桥”产生。2、砌筑砂浆拌和不均,和易性差,挤浆费劲,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易产生空穴,砌筑砂浆不饱满。3、立缝灰口砂浆不饱满,使陶粒砌体砖缝缩口深度达到6-8㎝,砂浆饱满度降低。4、涂料产品质量不过关5、涂料产品无资质,没有经过检测部门检测报告。5.2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1、在混凝土梁、柱部位抹25㎜厚稀土保温材料,外部抹混合砂浆罩面,防止热桥出现,墙面结露。2、砌筑砂浆采用和易性好,掺加塑化剂的混合砂浆,严格控制砂浆饱满度在95%以上。3、砌筑方法采用“平打灰贴砌法”砌砖法保证立缝砂浆饱满,严禁用干砖砌筑,并设专人检查,不合格处返工重砌。4、采用优质产品涂料,不起皮,不脱落,表面光滑。5、涂料有合格证,进场后必须做二次复试。6门窗框周边结露(窗台淌水)6.1产生原因1、门窗框周边保温填充不密实。2、窗台板处砂浆填塞不饱满。3、塑钢窗框四周发泡剂填塞不饱满。6.2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1、窗框校正固定后,用发泡剂填塞框四周保证饱满密实。2、窗台板位置砂浆必须填塞饱满,将缝隙用发泡剂二次补满。3、填充框与洞口之间的伸缩缝,切齐超出门窗内外表面部位,抹灰时采用厚度5mm片材将抹灰层与框隔开,抹灰面应超出门窗框外层不少于10mm,不影响扇的开启为限,待灰硬结后取出片材,将嵌缝胶注入抹灰层与框缝隙内。7天棚结露7.1产生原因1、屋面保温材料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