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6页如何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如何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合肥市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回顾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的“上游”产业,为改善投资环境,道路桥梁及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适度超前,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反过来又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推动、相互制约。为了城市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本质上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在集中建设时期,财政性资金无法满足建设的资金需求。根据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债,且不得实行赤字预算,因此,如何利用投融资平台合理举债进行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2006年3月,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合肥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围绕着构建科学的政府投融资体系这一核心内容,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和体制的改革,经过两年大建设的证明,新体系解决了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中普遍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两年共安排新建、扩建道路211条、桥梁90座,道路总长406公里,完成投资263亿元,建成道路147条、桥梁51座,通车里程287公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将改革的成果向县区推广。下面对合肥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一、构建政府投融资体系的总体思路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活动的目的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构建政府投融资体系的总体思路和核心思想,一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借到钱,二是如何控制政府债务的风险,三是如何将筹集的资金花好,也就是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政府投融资工作将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二、构建政府投融资体系的实施步骤合肥市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围绕着三个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展开的一系列务实的改革,具体步骤总结如下。(一)搭建投融资平台,有效筹集资金不管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资产、现金流和募集资金投向。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搭建投融资平台必须帮助其创造这三个条件。第2页共46页第1页共4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6页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之前,合肥市城市基础设施有三个融资平台,每个平台的资产规模都较小,最大的净资产不超过20亿,且均没有稳定的现金流,现金流最大的一家,公司成立五年时间,财政拨款7300万元,而贷款达到近20亿元,由于资产规模小,没有稳定的现金流,融资非常困难,且以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为主,银行还要求利率上浮,因此,融资规模上不去,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为解决融资中资产及现金流的问题,合肥市对现有的三个平台进行合并,再注入部分优质资产,成立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同时帮助其建立稳定的现金流:所有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资金,不分具体的用途,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名义,全部拨给建投集团。整合后的建投集团,注册资本56.03亿元,截止2007年底,资产总额已达274亿元,净资产82亿元。2006年当年,财政拨给建投集团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资金达22亿元,2007年达到31.5亿元,资产规模的扩大及现金流的增长,大大提高了建投集团的融资能力,同时降低的融资的成本,公司两年来融资108亿元,债务结构由过去的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转变为以中长期项目贷款为主,平均贷款年限超过十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建投集团的融资能力,2008年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每年拨给建投集团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资金不少于30亿元,且新增财力的30%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于给金融机构吃了一粒定心丸,从根本上保证了平台的长期融资能力。为了解决融资募集资金投向,也就是项目的问题,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合政[2006]109号),规定合肥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并要求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