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一.微生物发酵产物有哪几种类型?微生物菌体发酵:获得有用的菌体酵母、药用真菌、生物防治菌等微生物酶发酵:获得有用的酶淀粉酶、青霉素酰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这些产物叫做初级代谢产物。在菌体生长静止期,某些菌体能合成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产物,如抗生素、生物碱、细菌毒素、植物生长因子等。这些产物与菌体生长繁殖无明显关系,微生物转化发酵:把一种化合物转变为更有经济价值的相关产物乙醇→乙酸、甘油→二羟丙酮、葡萄糖→葡萄糖酸等生物工程细胞发酵:用工程菌生产药物胰岛素、干扰素、青霉素酰化酶、单克隆抗体等二.发酵培养基由哪些成分组成?发酵培养基:为菌体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养分。要求其组分丰富完整、并与代谢协调、平衡。pH值保持相对稳定碳源:单糖、双糖、淀粉与纤维素、油脂等氮源:有机氮(各种饼粉、蛋白冻、酵母粉、鱼粉等)无机氮(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无机盐:磷酸盐、硫酸盐、氯化钠等微量元素:Mg、Fe、Co、Zn、Mn等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与嘧啶衍生物、脂肪酸等水:深井水、地表水、自来水等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如苯乙酸→青霉素G、溴化钠→四环素三.比较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缺点。1.分批发酵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罐内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加入消泡剂及控制pH的酸或碱外,不再加入任何其它物质,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减少,微生物得到繁殖。传统的生物产品发酵多用此过程。分批发酵的特点:微生物所处的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变化,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都随时间而变化,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优点:操作简单;操作引起染菌的概率低;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缺点:非生产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生产能力不高。连续型发酵: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稳定状态(恒定的基质浓度、恒定的产物浓度、恒定的pH、恒定菌体浓度、恒定的比生长速率)下生长。连续发酵的优缺点:优点:能维持低基质浓度;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单位时间的产量;便于自动控制。缺点:菌种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大;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3.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间歇或连续地向培养系统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优点: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和连续发酵比、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缺点:存在一定的非生产时间;和分批发酵比,中途要添加新鲜培养基;增加了染菌的危险。四.下游处理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相应的分离方法有哪些?下游加工的工艺流程:发酵液——预处理——细胞分离——细胞破碎——细胞碎片分离——初步纯化(提取)【吸附.、离子交换、.沉淀、.萃取、.超滤】——高度纯化(精制)——成品加工【去热源、加稳定剂、干燥等】生物技术与食品1.举例说明食品发酵的用途。2.谈谈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酶工程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消除氧化、溶菌酶、消除微生物繁殖、转谷氨酰胺酶、食品小分子的结合•利用生物技术制造一种有利于食品保质的环境–如葡萄糖氧化酶能除O2,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保持食品色、香、味的稳定性,被应用于茶叶、冰淇淋、奶粉、罐头等产品的除氧包装;–溶菌酶能消除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而让某些有益菌得以繁殖,被广泛应用于清酒、乳制品、水产品、香肠、奶油、生面条等食品中以延长保鲜期。•利用生物技术制造有特殊功能的包装材料–包装纸、包装膜中加入生物酶,使其具有抗氧化、杀菌、延长食品反应速度等。•利用生物技术改变食物贮藏方式和贮藏期–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耐贮番茄等,延长货架期。基因工程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PHA(聚β-羟基脂肪酸)PHB(聚β-羟基丁酸)可生物降解材料包装检测指示剂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氧敏性染料——气调包装肌红蛋白指示剂——食品微生物质量生...